“北京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未來五年的路線圖近日正式對外發布。根據最新發布的《“十四五”時期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建設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800億元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8000億元,打造6個千億級創新產業集群,實際利用外資規模突破20億美元,數字經濟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5%左右,建成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先行區。
7月8日,在北京亦莊創新發布會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北京經開區將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緊緊圍繞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建設和“四區一陣地”功能定位,努力實現七個“新”,即: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800億元以上,躋身全市第一梯隊,高精尖產業總產值突破8000億元,打造6個千億級創新產業集群。數字經濟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5%左右,建成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先行區;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發揮開路先鋒、示范引領、突破攻堅作用,從產業發展全鏈條、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出發來謀劃設計改革,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全球高端資源要素加快集聚,“兩區”建設成效顯著,實際利用外資規模突破20億美元,國際人才公寓年均增速50%以上。不僅如此,“十四五”期間,北京經開區城市建設還將取得新進展、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在重點任務方面,北京經開區提出了“五個聚焦”,包括聚焦國家戰略,增強產業鏈創新鏈自主可控能力;聚焦產學研用,完善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生態;聚焦頭部企業戰略合作,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七有”“五性”,著力建設宜業宜居產業新城;聚焦開放共贏,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
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開區始終堅持在服務服從國家戰略中發展自己,“十四五”期間,經開區在產業鏈創新鏈上將進一步發力,以“白菜心”工程等重大攻堅項目為抓手,繼續強化集成電路制造和裝備環節優勢,確立經開區在全國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發展的領導地位。積極推動經開區信創園建設,開展北京網聯云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2.0建設,打造自動駕駛政策標準先行區,推動一批自動駕駛應用場景開放。
在北京經開區“四區一陣地”功能定位中,被寫在突出位置的“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區”和“技術創新示范區”的建設一直被寄予厚望。《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北京經開區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加速完善。強化市場機制,深化“三城一區”主平臺建設,每年落地“三城”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150 項以上。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以亦莊創新實驗室為引擎,以20+創新中心、10+中試基地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依托,支持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形成注重產業導向、市場導向的創新生態。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分中心,落實知識產權三年行動計劃,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鼓勵企業“揭榜”,每年承擔國家級、市級專項50項以上。深化校企合作,積極對接在京科研院所,充分發揮博士后工作站作用。打造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擴大科技創新基金規模。創新人才服務機制,持續完善“人才十條”,深入實施“亦麒麟”人才品牌工程,打造全域“類海外”生活環境,加快建設百萬平方米的國際人才社區。
作為首都高精尖產業發展的“一張王牌”,經開區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描繪了清晰的發展圖景。《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要更好發揮頭部企業引領帶動作用,積極對接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各領域頭部機構,強化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促進主導產業之間協同,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促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硬核產業生態,形成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方面,推動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尖端科技項目落地。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方面,搭建升級版的高端汽車整車制造及關鍵零部件供應體系,打造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在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方面,圍繞疫苗、醫療器械等前沿技術,擴大產業規模。在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方面,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聚力打造智能制造應用示范及標桿工廠,深化“南箭北星”衛星網絡產業布局。在數字經濟方面,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先行區。
開放是經開區的基因。為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全球高端資源要素加快聚集,“十四五”期間,北京經開區將圍繞國際化和便利化“兩個抓手”,著力推進“兩區”制度創新,打造“421”產業體系,持續提升國際化水平,加快推進綜保區建設,強化關鍵要素支撐保障。加快推進國際合作園區建設,加大對高端海外人才和機構的招引力度,辦好5G 大會、機器人大會、通明湖信創論壇等品牌活動。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搭建產業協同數字平臺,深化產業政策銜接和園區共建。高標準落實城南行動計劃,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持續深化對口支援和結對協作。
此外,《規劃》還提出,持續做好基本無“大城市病”的標桿,補齊新擴區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建設惠民之城;突出科技導向,發揮產業優勢,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提速,高標準構建城市大腦,圍繞智慧交通、人工智能、數字政府等領域,搭建更多應用場景,建設智慧之城;加強文化浸潤和精神文明建設,爭創全國創新文化、工程師文化、工匠文化的科技文化先導區,建設人文之城;實施領跑碳中和行動,深化“無廢城市”建設,推進韌性城市、公園城市建設,建設生態之城。
到2035年,北京經開區將建成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具有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國首都特點的全球產業新城綜合發展標桿。
發布會上,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京誠)、中電科電子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科裝備)、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奧晶典)三家企業還發布了新成果或需求。其中,電科裝備發布在離子注入機、化學機械拋光設備(CMP)、濕法設備等技術上的突破成果,引起媒體關注。離子注入機是集成電路制造前道工序中的關鍵設備,難度僅次于光刻機。通過對半導體表面附近區域進行摻雜,引起材料表面成分、結構和性能發生變化。電科裝備戰略計劃部主任李進在發布會上透露,目前電科裝備已實現離子注入機全譜系產品國產化,可為芯片制造企業提供離子注入機一站式解決方案。化學機械拋光設備(CPM)和濕法設備也是集成電路制造核心、關鍵設備之一,李進介紹,電科裝備8英寸CMP設備市占率達70%,12英寸CMP進入客戶驗證,性能表現優異。電科裝備濕法設備已進入到8英寸集成電路外延片加工和芯片制造領域。“北京經開區作為全國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度最高、技術水平最先進的區域之一,聚焦了中芯國際、北方華創等龍頭企業,形成完備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十四五’時期,經開區還將繼續大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電科裝備將抓緊這些有利契機,努力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高端集成電路制造裝備企業。”李進說。
發布會現場,裝載全集成芯片實驗室系統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移動實驗室也首次在北京對媒體開放。這個全國首款由輕型客車裝載的移動實驗室,鐘南山院士將其命名為“輕騎兵”,由清華大學、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奧晶典共同研發。博奧晶典科研辦主任任軍介紹,“輕騎兵”接通220V民用電或啟動車上自帶的發電機即可正常工作,采樣可通過口咽拭子采樣機械臂和人工兩種方式完成。其裝載的全集成芯片實驗室系統45分鐘即可完成全程實驗,最快35分鐘報告陽性結果,檢測靈敏度可達150拷貝/毫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目前,試劑和配套儀器均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批準。“目前,抗疫‘輕騎兵’已經由北向南輾轉奔波了數千公里,在安徽、廣東等疫情防控一線中持續貢獻抗疫科技力量”任俊透露,目前公司已經完成pre-IPO融資,下一步會準備正式IPO,希望能得到投資機構關注支持。
此外,中冶京誠還介紹了河鋼集團唐鋼新區三維數字化工廠項目,這是國內鋼鐵行業第一個覆蓋料場、煉鐵、煉鋼、軋鋼全流程業務的數字化工廠項目。項目不僅承載了河鋼集團唐鋼新區實現打造數字化、智能化工廠的重要任務,也對我國整體推進鋼鐵工業數字化、智能化進程具有開創性的意義。(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