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實現海南農業現代化,如何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如何在“碳達峰、碳中和”領域實現引領,如何實現熱帶農業率先走出去?圍繞這些議題,日前,由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農業大學聯合主辦的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綠色發展研討會在中國農業大學召開。
7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張福鎖作了題為“新時代農業綠色發展:機遇與路徑”的主題報告。張福鎖建議,海南把酸化作為抓手,成為農業綠色發展的突破口,提高效率,減少污染。希望海南建立國際一流平臺,建立熱帶農業國際交流工作平臺,為海南綠色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原院長、教授馬中,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安全中心研究員吳建國等10位學者先后演講,與會專家圍繞“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的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綠色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循環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提質增效等三個議題,開展了熱烈的研究和討論。
據悉,中國農業大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均已設立專門機構,入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支持海南開展辦學和科研活動,啟動了新時期由中國主導的國際農業研究機構——國際玉米研究中心建設、開展國家南繁研究院建設、推廣應用被譽為“育種高鐵技術”的單倍體育種技術;推動全球頂尖農業大學A5聯盟合作落地;支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建設等,科技教育平臺建設和高水平科學研究工作均取得了良好進展。
會議形成了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綠色發展的建議初稿,提出了海南熱帶特色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近期建設重點工程、機制體制改革要點和若干政策建議,并提出加大校地合作力度,依托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農業科技教育“國家隊”,依靠技術和人才力量推動海南農業由生產基地向科創型、融合型和國際化農業全面轉型,依靠科技創新實現海南循環農業跨越式發展。
海南省發改委副主任許蘭、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羅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周燕華、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田見暉在閉幕致辭中一致同意繼續加強合作,加快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快速高質量發展。
來自中國工程院、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海南省農業科學院、阿里云計算(海南)有限公司等10余家單位的4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