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節前后,北方西瓜上市結束,南方西瓜尚未上市,國內西瓜市場出現了短暫的“空白期”。但此時,在山東省昌樂縣大片的秋季大棚里,西瓜迎來了豐收季。它們被“吊”起來,向天旺盛生長。
這并不是普通的西瓜,而是“秋延遲無籽西瓜”。科技日報記者從當地召開的“第18次全國無籽西瓜科研與生產協作會議”了解到,在國內無籽西瓜種植面積萎縮的背景下,昌樂利用反季節時間差,發展無籽西瓜種植面積近三萬畝,成為我國北方最具代表性的“秋延遲無籽西瓜”生產基地。
秋延遲無籽西瓜,可在國內西瓜市場的“空窗期”,即秋季延遲上市,同時,具有無籽特征。和普通有籽西瓜相比,這種西瓜含糖量髙,肉質緊密,風味好,由于沒有種子,食用時更加方便;同時,無籽西瓜在抗病性能和豐產性能上也很突出,更加耐儲運,能實現周年供應。
究其原因,中國農科院西甜瓜研究發展中心副研究員何楠向記者表示:無籽兒西瓜有“三低問題”,即發芽率低、成苗率低、坐果率低;在授粉的時候,人工成本比較高,由此造成了老百姓不愿種的局面。
據全國無籽西瓜科研與生產協作組組長劉文革介紹,目前我國的西瓜種植總面積2000多萬畝,其中無籽西瓜占比在20%以下,總計不到400萬畝。劉文革告訴記者:“國外的無籽兒西瓜,包括歐洲、北美和東南亞,現在無籽兒西瓜發展特別快,尤其是在美國、歐洲、馬來西亞、越南這些地方取代了有籽兒西瓜。”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許勇也表示:“無籽西瓜占整個西瓜的面積來講,美國的比例是最高的,他們的無籽西瓜的占比能夠達到75%,產值接近90%,也就是說,大多數美國人吃的都是無籽西瓜。”
昌樂縣位于山東省中部,火山資源豐富,境內分布著84座大小不等的古火山,火山口周邊擁有豐厚的火山灰,其中富含氮、磷、鉀、鈣等各類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非常適合農業發展。于是,在長期實踐積累之后,他們創新性地提出了“火山農業”的概念。近幾年,這里不斷整合火山資源,引領當地農民種植火山西瓜、火山甜瓜、火山西紅柿、火山小米等特色農產品,并打造出國內首個火山農業區域公用品牌——火山農八鮮。
選擇將“全國無籽西瓜科研與生產協作會議”放到昌樂舉辦有著充分考慮。劉文革表示:全國無籽西瓜種植面積有所下降,下一步該如何發展?我們看到昌樂秋季無籽西瓜做得很好,就想把先進模式推廣到各地。
對“西瓜之都”昌樂來說,經驗不是一天形成的。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這里便開始切入無籽西瓜種植,填補了山東省內空白。昌樂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軍清向記者表示:我們昌樂不斷選育優質的無籽西瓜新品種;采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極大地提高了無籽西瓜的坐果率和商品率,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再加上,采用秋季播種,保溫大拱棚內種植,在“良種與良法配套”的加持下,昌樂種出了“秋延遲無籽西瓜”。
許勇也認為:像昌樂這種秋季大棚,打反季節時間差發展無籽兒西瓜,可以取得高效益。
無籽西瓜產業欣欣向榮,也給了昌樂人以信心。接受記者采訪時,昌樂縣副縣長相偉顯得信心滿滿: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挖昌樂西瓜的文化底蘊、歷史成就和富民成果,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產業層次,不斷推進西瓜產業發展園區化、標準化、良種化和品牌化,全面提升昌樂農業品牌溢價能力和影響力。(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張磊 孫歡歡)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