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手術臺上的是一位肝臟穿刺活檢患者,根據遠程手術規劃方案,醫生在機器人輔助下對他進行介入手術治療,約半小時后,術后CT掃描圖像顯示,治療直達病變靶區,路徑精準,患者無出血、并發癥等不良反應。近日,全國首臺5G+機器人遠程介入手術在內蒙古自治區順利完成。這是一腫瘤微創介入項目,成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北京經開區)企業在智慧醫療領域的又一有益探索。
“在手術過程中,使用了遠程介入手術可視系統,該系統由遠程專家指導系統、進針規劃系統、CT引導系統、導航機器人系統、5G網絡、遠程音視頻輔助系統等組成。”賽諾威盛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周宇介紹。在中國移動提供的5G網絡下,避免了操控延時,得以全方位、多視角監視手術全過程。通過賽諾云遠程閱片功能,內蒙古腫瘤醫院專家團隊與手術地赤峰松山醫院醫師對患者情況進行會診,確認治療和介入手術方案。
周宇介紹:“病例難點在于靶區距離肺葉底部較近,若進針路徑產生偏差,容易刺穿肺葉,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在5G遠程進針規劃系統和介入機器人輔助下,精準避開血管、臟器等敏感區域,實現了進針最優路徑。另外,在我們觀察的手術案例中,醫生最多21針才能解決,少的也有3針,機器人的準確度則可以達到平均1.5針。”
國內首臺5G機器人遠程介入手術的成功,標志著個體化醫學、精準醫學理念真正融入腫瘤常規治療環節,因地域和資源差距產生的診療水平不均衡將會得到有效改善。周宇說,“內蒙古腫瘤醫院與赤峰松山醫院是賽諾威盛建立的‘5G遠程介入手術室解決方案’臨床應用基地。接下來,我們將與華潤醫療合作,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共同在內蒙古乃至全國,進行大量推廣試點,幫助更多醫療機構提升診療能力,以點帶面提升全國介入治療水平,讓更多的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服務。”
遠程醫療新場景只是北京經開區生物技術與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北京經開區四大主導產業之一,生物技術與大健康產業已聚集了拜耳、泰德、同仁堂等1700余家企業,形成涵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健康產業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隨著產業創新生態的優化升級,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不斷破繭而出,持續為中國智慧醫療發展注入動力。(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通訊員 孫艷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