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進博會于11月10日閉幕。疫情下的進博會,全球創新藥和醫療器械尖端技術備受關注,新冠肺炎口服藥、智慧無人疫苗接種系統等創新產品成為閃亮“明星”。
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的“首秀”堪稱本屆進博會最多,讓人目不暇接。各參展企業帶來的“全球新、亞洲新、中國新”產品數量更是創歷屆新高,各類首發首展新產品新技術遠超前三屆。
新特藥為疑難雜癥治療帶來希望
今年適逢默沙東全球成立130周年,同時也是默沙東中國研發中心成立10周年。在超1000平方米的開放展臺上,由默沙東和Ridgeback合作開發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物Molnupiravir備受各界關注,在對輕度或中度新冠肺炎患者開展的3期研究中,該藥物獲得積極的期中分析結果。與安慰劑相比,降低了患者住院或死亡的風險約50%。默沙東計劃盡快在美國尋求緊急使用授權,并向全球監管機構提交申請。
武田制藥是唯一一個發源于亞洲的、全球領先的前十大生物制藥企業。作為進博會老朋友,武田本屆進博會重點發布消化腫瘤罕見病和血液制品等核心領域的全球首創和同類最優的創新產品和突破性療法。將未來5年,該公司將在中國上市超過15款以上的新產品,而且大部分都是first-in-class(同類第一),best-in-class(同類最優)產品,其中會有大量的罕見病用藥,還包括腫瘤、消化等疾病方面創新的治療手段。
今年7月,葛蘭素史克宣布在上海浦東設立全國商業營運中心。葛蘭素史克未來計劃向中國引入一系列針對成年人的疫苗產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以及創新的B型腦膜炎疫苗。
借助進博會的平臺優勢,各國藥企加速了新藥在中國注冊上市的進程。據悉,葛蘭素史克創新疫苗欣安立適從2019年首次亮相進博會,2020年獲批上市,到今年再度參展,以極快的速度在中國近250個城市可預約接種,覆蓋超過3800個疫苗接種點。“目前處方藥基本采用同步研發的形式,全球一有新產品,中國和美國會同步進行一期臨床試驗,同時評估國外正在研發的藥品或者對應的適應癥是否符合中國市場未滿足的需求。”葛蘭素史克副總裁、中國處方藥和疫苗總經理齊欣說。
羅氏中國旗下的羅氏制藥和羅氏診斷,占據了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C位”的上千平方米的巨大展臺,全球首個針對NTRK(神經營養性酪氨酸受體激酶)和ROS1(基因重排)的廣譜抗腫瘤藥物,已于今年被納入《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進口藥品目錄》。羅氏還特別帶來了3款罕見病創新產品,助力中國罕見病診療。
孵化醫藥健康生命科學項目
全球主流藥企參加進博會的帶動效應接連閃現,跨國巨頭們與國內各方不斷創新合作模式,既賦能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又攜手共建廣闊的中國本土醫藥研發生態圈。
目前全球最大20家藥企中的18家、世界醫療器械20強中的17家,都在上海建立了地區總部、研發中心、辦事處或制造基地。其中有不少落地在浦東張江。今年“扎堆兒”亮相的諾華中國生命科學開放創新平臺、羅氏中國加速器、西門子醫療上海創新中心、阿斯利康全球研發中國中心等,也紛紛加速了“中國造、惠全球”的腳步。
在第四屆進博會上,諾華與張江集團簽署了諾華中國生命科學開放創新平臺合作備忘錄。預計到2024年底前,諾華將在中國遞交超過50款新藥申請,并致力于在2024年實現超過90%的中國新藥注冊與全球同步。今后諾華將聯合張江集團孵化并加速醫藥健康、生命科學及其他領域的創新項目,推動中國生物醫藥生態圈的建設。諾華集團(中國)總裁貝德年表示,諾華中國生命科學開放創新平臺是其研發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將成為推動其在華研發創新的新動力。
本屆進博會上,阿斯利康推出一款與和記黃埔醫藥共同開發的國際領先新藥。作為醫療器械和醫療保健展區最大的展臺之一,阿斯利康的展臺總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目前中國已經發展成為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場,此前阿斯利康通過第二屆、第三屆進博會與國內合作伙伴達成簽約合作。如在第二屆進博會上,阿斯利康與中金資本聯合成立了全球醫療產業基金,已完成一期融資22億人民幣,正式進入目標投資階段。此外,阿斯利康還簽約了第五屆進博會。
進博會讓世界與上海共振。第四屆進博會期間,連續四年參展的美時醫療帶來了多款創新產品,包括新生兒專用磁共振系統、乳腺癌篩查專用磁共振系統、超高場小動物科研磁共振系統以及寵物專用磁共振。最受關注的當屬美時醫療在進博會上全球首次發布“黑科技”——COVID-19超快速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美時醫療董事長馬啟元表示,今年公司的展位較去年擴大了25%。公司的原創核心產品全部展出,是歷年參展專科磁共振數量最多的一次。進博會期間,美時醫療與新加坡NEUOME公司簽約并舉行了試劑產品的全球首發發布會。(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魏依晨 何亮)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