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直播節(中國·廣州)即將拉開帷幕,3日在廣州市舉行首屆直播節(中國·廣州)新聞發布會現場,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丁力發布了網絡購物相關消費提示和維權指引。
丁力介紹,至5月底,廣州市主要電商平臺及自營網站達447個。她介紹,“從市場監管的角度來講,直播購物涉及的市場主體主要包括直播電商平臺和通過直播方式銷售商品的電商經營者,市場監管部門將檢查平臺和經營者的經營資格,其中經營餐飲、食品、藥品的經營者要依法取得相關行政許可,并在網頁公示證照信息。”
丁力表示,市場監管部門還將監督直播電商平臺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要求其完善相關交易規則、售后服務、信用評價等管理制度,登記、核實入網經營者的真實身份和經營資質,規范經營者的宣傳、銷售和服務活動,及時制止平臺內經營者的違法違規行為,并配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監督、執法工作。
對于網絡銷售商品的質量監管,也是市場監管重點內容。市場監管部門將及時查處銷售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商品行為,檢查網絡經營者是否落實索證索票制度,商品和服務來源是否明晰,打擊虛假廣告、商業欺詐活動。
數據顯示,至5月底,廣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共監測發現涉嫌違法互聯網廣告6151條次,查處違法互聯網廣告案件31宗。
丁力在發布會上提醒廣大消費者,網絡消費一定要多“看”,做到理性消費,“一看經營資質,謹防“釣魚”網站;二看支付方式,謹防“直接匯款”;三看商品價格,謹防價格陷阱;四看交易說明,保障自身權益。”
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怎么辦?丁力表示,消費者遇到問題應該及時通過合法合規的方式和途徑進行消費維權。“根據《網絡交易管理辦法》有關規定,若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可以向經營者或者電商平臺所在地的市場監管部門、消費者協會等組織投訴。”
丁力介紹,消費者可通過三種具體途徑進行維權,包括撥打當地12315或12345熱線電話進行投訴、通過互聯網登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開設的全國12315平臺進行投訴以及通過來訪或來信方式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反映情況。
丁力呼吁,廣大消費者網購時,應注意妥善留存相關消費證據,包括電子形式或書面形式的交易記錄、訂單、發貨憑證、發票、聊天記錄、宣傳網頁截圖等,為后期維權提供依據。(記者 許青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首屆直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