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食物成癮是怎么引起?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食物成癮?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人,他們的嘴巴無時無刻不在享受美食,一旦停下來,就可能會出現不安、焦慮等負面情緒。其實,此類人可能患有“食物成癮”。那么,食物成癮是怎么引起的呢?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食物成癮了呢?

            產生食物成癮的原因比較復雜。據《金陵晚報》報道,有的觀點認為,應該是與當事人自身的基因、代謝、內分泌有關;也有觀點認為,遭遇精神創傷可能會增加食物成癮的風險,比如一項針對近5萬名女性的研究發現,如果經歷過童年受虐待、至親死于暴力、流產或死胎這樣的痛苦“創傷性事件”,當事人會更容易出現食物成癮的癥狀,比如不餓的時候也會頻繁吃東西;甚至還有人親身說法,說自己只要壓力一大,就忍不住想吃,哪怕那會兒一點都不餓。

            此外,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在接受《金陵晚報》采訪時提到,國外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給實驗大鼠吃美味高能飲食,那么就會影響到大腦內的多巴胺效應和獎懲系統。而多巴胺本身是一種分泌后可以讓人心情愉快的物質,獎懲系統則是大腦給予我們獎賞和懲罰的重要區域。當美食真正影響到這一區域后,誘發食物成癮并非不可理解的事情。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食物成癮了呢?《健康時報》向大家提出了9種癥狀,符合的越多,就說明離食物成癮越近:

            1.會吃比預計多的食物;

            2.不吃或減少吃某種食物時,會很焦慮;

            3.貪食后會很長時間都感到無精打采,昏昏欲睡;

            4.很多時候在吃了過量某種食物后,會有后悔感;

            5.一直食用同種類型或是同樣數量的食物,即便知道它帶來了情緒上和身體上的問題;

            6.長時間后,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達到愉悅的感覺;

            7.減少或是停止吃某種食物時,會有斷癮癥狀;

            8.食物和飲食的行為引起顯著的消極情緒或困擾;

            9.食物和飲食使社交活動出現了顯著的問題。

            食物成癮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管不住嘴,最終導致肥胖。對此,《揚子晚報》提到,目前對于食物成癮引起的肥胖,主要可通過藥物、認知行為干預等進行治療,但治療周期較長,需1~2年時間。通過對肥胖人群的干預治療(比如縮胃手術),患者的腦白質損傷會慢慢恢復,食物依賴也會有所下降。但是,治療好了并不代表“萬事大吉”,因為食物成癮的復發率高達80%。(田佳敏)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食物成癮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