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最新研究成果!第三代宮頸癌疫苗研究又獲新突破

            第三代宮頸癌疫苗研究又獲新突破!記者6月8日從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夏寧邵、李少偉團隊發明了新型雜合組裝技術,構建了一種能夠針對多種型別人乳頭瘤病毒(以下簡稱HPV)同時產生保護效果的“雜合病毒樣顆粒”,與團隊前期設計的三型嵌合顆粒技術相結合,有望研制出對200多種型別HPV全覆蓋的新型多價HPV疫苗,對宮頸癌、皮膚疣的預防效能進一步向100%邁進!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

            在世界范圍內,宮頸癌作為女性的第三大惡性腫瘤,每年約有56.9萬新發病例,死亡病例約31.1萬人,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幾乎所有的宮頸癌均與某一種HPV的感染相關。HPV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目前已經鑒定出的HPV型別超過200種,其中至少25種型別與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陰莖癌、頭頸癌、喉癌等發生相關或可能相關,另有多種型別與尖銳濕疣等皮膚疣相關。

            接種HPV疫苗是預防宮頸癌等HPV相關疾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已上市疫苗包括HPV二價、四價和九價。二價疫苗和四價疫苗均只能預防2個型別的HPV相關的宮頸癌(約占所有宮頸癌的70%),一般被稱為第一代宮頸癌疫苗。而九價疫苗則能預防約90%的宮頸癌,一般被稱為第二代宮頸癌疫苗。

            然而,當前仍有與另外近10%宮頸癌相關的HPV型別沒有得到覆蓋。因此,廣大適齡女性即使接種了現有的宮頸癌疫苗,仍然需要進行定期的宮頸篩查。研發保護范圍更廣的宮頸癌疫苗十分必要。

            現有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宮頸癌疫苗,均使用類似于HPV天然病毒顆粒的“病毒樣顆粒”作為疫苗免疫原。但如果按傳統方式研制新一代宮頸癌疫苗,會面臨疫苗接種劑量大、潛在副反應大、生產工藝難度大等問題。

            2018年12月,夏寧邵團隊采用新興的結構疫苗學方法,獲得了只需要七種“三型嵌合病毒樣顆粒”就能覆蓋二十種HPV型別的第三代宮頸癌疫苗,率先敲開了第三代宮頸癌疫苗研制大門。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基于對HPV的病毒樣顆粒組裝機制的深入認識,繼續設計了一種能夠針對多種型別HPV同時產生免疫保護效果的“雜合病毒樣顆粒”,并通過冷凍電鏡解析顆粒形態、單克隆抗體分析顆粒抗原性、小鼠模型誘導中和抗體等技術手段進行了驗證。

            有趣的是,該雜合組裝方式是一種不限HPV型別的隨機組裝。研究人員提出,如果將該雜合組裝技術,與團隊前期的三型嵌合病毒樣顆粒技術相結合,理論上可涵蓋目前鑒定的200多種型別的HPV。

            “該研究成果,為研發涵蓋所有高危型別HPV的更廣譜的新一代多價宮頸癌疫苗奠定了關鍵技術基礎,為其他高變異病毒疫苗和靶向腫瘤新抗原的疫苗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李少偉教授說。該項技術還可有望應用于針對高變病原體和攜帶新抗原腫瘤細胞的疫苗設計以及可控的藥物遞送載體的構建。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疫苗 宮頸癌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