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青年張文彬入行銷售家鄉廣州增城的遲菜心,3年來享受稅收優惠1905萬元,自己還獲得“菜心王子”的美譽;創業5年的廣州大學生林逸灝受惠于近年密集出臺的多項稅費優惠政策,度過了最艱難的創業初期,從一開始從事農產品電商到如今已涉足物聯網和智能家居行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青年又是最活躍的創業就業主體,廣州增城稅務部門積極開展的“春雨潤苗”專項行動正在以稅惠護幼苗,助力青年創業者不懈追夢。
返鄉創業青年迎來更廣闊空間
在稅收政策支持與精細服務的疊加效應下,返鄉創業青年迎來了更廣闊的空間。
青年大學生張文彬對農村始終有著特殊的感情,一直以來他的心愿是讓家鄉的農副產品賣出好價錢,于是畢業后滿懷桑梓鄉情回到家鄉開始自主創業,入行銷售增城遲菜心——這便是廣州綠聚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創始之由。
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生產基地缺少,流通渠道不暢,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不高等一系列問題讓張文彬犯了難。在成功申請貸款資金后,創建生產基地、設立專賣點、建立專賣店等系列舉措讓綠聚來人氣漸旺。與此同時,稅費政策的扶持也為張文彬的創業之路充實了資金。近3年以來,綠聚來享受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農林牧漁企業所得稅減免等稅收優惠合計1905萬元。
“優良稅收營商環境為公司發展提供了沃土,稅收減免緩解了公司的壓力,再加上好好經營奮斗,我們一定能夠將家鄉的特產銷得更遠。”張文彬說,在他的用心經營下,綠聚來增城遲菜心已成功打入珠三角高端餐飲,他還因此獲得了“菜心王子”的美譽。
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綠聚來在經營過程中用傳統方式與各村各合作社及農民之間簽訂產供銷合同搭建農業生產鏈的方式日趨煩瑣,財務人員開票和申報的時間長,企業管理成本增加,新的發展難題該如何破解?
稅務部門隨即送上了解決之策——對于符合“公司+農戶”經營模式的,視為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減免企業所得稅,申報即可享受政策,既方便了合作社和農戶及時享受稅收優惠,更保障了企業農產品供應鏈穩定。
稅費優惠堅定青年創業者信心
林逸灝也是一名受惠于稅收政策的青年創業者。作為廣東“青創100”學員,他創業已達5年,目前是廣州小黑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在他看來,公司開發的“Go購夠智能零售系統”將有助于簡化消費流程,提升購物體驗,同時作為數據采集終端,可有效解決傳統零售業在轉型升級中的困難。
創業初期,他從事的是農產品電商。回憶起創業期間的困難,林逸灝感慨道:“對于青年創業者而言,最難的就是獲得資金支持,除了親友的幫助外,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和創業補貼也給予了非常大的幫助。”
過去幾年中,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密集出臺。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各稅費種減免為林逸灝減少了不少成本:“比如今年,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這些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都愈發堅定了我們創業者的信心。”
稅務人員走進高校與創業大學生釋疑解惑
記者了解到,為激發青年創業活力,廣州增城稅務部門積極開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在落實稅費政策、優化服務上出實招、謀實效,近期還走進廣州華商學院舉辦“啟航藍色夢想”政策宣講會,與青年創業者講政策、聊稅事,讓政策紅利充分釋放,助力青年創業追夢。
服務無止境,春風不打烊。廣州增城稅務部門透露下一步還將組建由稅務所所長帶頭的服務團隊深入企業問計問需,提供精細化的政策宣傳輔導,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林琳 通訊員 李媛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