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25日,第五屆江蘇腫瘤內科大會線上舉行。如何做好癌癥的臨床診斷與治療,關注腫瘤治療領域的難點,以及腫瘤專業質控與管理是今年學術年會的熱議主題。據悉,參會嘉賓都是國內知名的專家.本次大會組織者、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陸建偉教授表示,癌癥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預防癌癥要從改變我們不良生活習慣開始。
胃癌年輕化,這些習慣要遠離
陸建偉介紹,在江蘇,消化道方面的腫瘤屬于高發致死腫瘤之一。消化道腫瘤最常見的就是胃癌。高發的原因與不良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比如日常飲食偏咸,吃腌制食品,長期熬夜、飲酒、抽煙,以及不規律飲食等等。
除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之外,幽門螺桿菌也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據統計中國人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達到50%-70%,而由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是胃癌一個主要原因。因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容易導致胃發生炎癥,時間長了就變成慢性胃炎,發展為萎縮性胃炎,還可能出現屬于癌前疾病的腸化。
近年來,“胃癌和食管癌有年輕化的趨勢”,陸建偉說,他最近就接診了兩個二十多歲的女性患者,有一個剛大學畢業,一個還是大學生,已經是胃癌的晚期,嚴重貧血,不適合做手術了,真是非常可惜!據他介紹,這兩名患者平常都喜歡熬夜,飲食也極其不規律,還喜歡吃燒烤外賣食品,身體有不適也不及時就醫。
治療消化道腫瘤,營養支持很重要
消化道腫瘤如何治療呢?陸建偉介紹,通過早期篩查發現的早期病變,可采取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如果腫瘤發展到了進展期,到了黏膜下層,或者有淋巴轉移了,這就需要外科手術了,手術以后還可以采取放化療的方法。
陸建偉介紹,現在還有免疫治療、營養治療。目前,免疫治療比較熱門,它主要適用于晚期和術后轉移復發的腫瘤患者,對于一部分患者其治療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能夠延長他們的生存期。
很多患者和家屬都很重視腫瘤治療,對于營養治療卻知之不多。80%以上的腫瘤患者都存在營養不良,化療患者因為化療副作用會更加明顯。營養治療不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同時能提高治療的耐受性,有些患者因為營養不良,體質太差不得不中斷治療,而給予規范的營養治療后,身體各方面機能恢復,治療得以延續。營養治療還可以加快治療后的康復,提高患者康復期的生存質量。
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早胃腸鏡檢查
據悉,由于我國患者對篩查重視不足,往往等到已經出現癥狀才去醫院,此時很多患者已經是癌癥中晚期。如何早期發現胃腸道腫瘤?陸建偉表示,胃、腸鏡檢查是消化道腫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重要手段。一旦發現自己出現餐后上腹部不適,疼痛不能緩解,不明原因的貧血、黑便,良性的潰瘍藥物治療效果不好,就立刻要去做胃腸鏡檢查。
專家建議,45歲以后最好去做個胃腸鏡的檢查,尤其是自己處于消化道腫瘤的高發區域,或者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四十歲以上的人做了胃腸鏡的檢查后,如果沒問題,兩三年復查一次就可以了。如果結果顯示有比較嚴重的腸上皮化生,或者萎縮性胃炎,建議半年或者一年復查一次。
此外,對于不想做胃腸鏡的人群,也可以通過查幽門螺桿菌、糞便隱血試驗、抽血查腫瘤標志物、消化道X線鋇透等方法,來篩查胃癌、食管癌、腸癌。
(通訊員 胥林花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冒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