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坎”火鍋店、“蜜雪冰城”奶茶店、“奈雪的茶”奶茶店等一眾網紅餐飲店近日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點名通報食品安全查處情況。這幾家餐飲店的食品安全問題還不是“小毛小病”:濟南市小龍坎火鍋店使用黑作坊加工假冒“鮮鴨血”,被市場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逮了個正著;鄭州市“蜜雪冰城”奶茶店使用過期食品原料;北京市“奈雪的茶”奶茶店加工使用腐爛水果。
近期,網紅餐飲店屢屢上黑榜,成了食品安全的重災區。“胖哥倆肉蟹煲”餐廳被很多人追捧為“美食打卡地”,但是,該餐廳承諾現殺的活蟹,其實是前一天已經宰殺好的隔夜蟹,土豆、肉品等原材料也存在變質問題。火鍋店“火鳳祥”,也因為食品安全問題被曝光,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專門約談其總部負責人。
新聞里的黑作坊、過期食品、腐爛水果、隔夜蟹,與網絡上那些種草文案、商家安排的“洗腦”廣告神曲,形成了鮮明反差。看到這些新聞,手里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還香嗎?相對于傳統餐飲企業來說,網紅餐飲店的食品問題,可謂“傷害性很大,侮辱性更強”,誰能想到自己這么喜歡的網紅店,又是發朋友圈打卡,又是跟著唱神曲,卻連基本的食材干凈、衛生都做不到,深深的被愚弄感涌上心頭,癡心錯付的淡淡憂傷堵在胸口。
其實,當下一些飯店深諳互聯網的傳播之道,借著明星、“意見領袖”的影響,或者借著炫酷的裝修風格,在線上種草、打造流量入口,成為“網紅餐飲”的新業務模式。發達的互聯網傳播給了這些新生代快速躥紅的機會,不需要百年老字號的積累,不需要千萬食客口碑的打磨,只要在關鍵的社交傳播節點上搞出聲勢來,就能斬獲流量,獲得粉絲追捧。
但是,互聯網思維也罷,粉絲經濟也罷,餐飲行業的根基和紅線就在于食品安全,否則,一只隔夜蟹就能把網紅打回原形,照出浮華旗袍下的虱子。
值得追問的是,為什么這些網紅餐飲舍得在營銷、社交傳播上花這么大的力氣,卻不愿在食品安全上多一些投入呢?這背后恐怕還是違法成本太低,讓這些網紅餐飲有了僥幸心理,甚至一些網紅店還“恃粉而驕”,有了可以無視法律的錯覺。
“蜜雪冰城”奶茶店今年5月份被曝光了篡改食品有效期、使用過夜奶漿等嚴重問題,但在官方象征性道歉,執法機關對涉事門店沒收過期食品原料和違法所得、罰款9萬元,責令5家門店停業整改,給予9家門店行政處罰之后,一切歸于平靜。相反,之后營銷神曲上位,網絡上一片跟風哼唱,把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忘得干干凈凈。如果不是這次市場監管總局集中公開6起食品違法案查處情況,“舊事重提”,還有多少人記得“蜜雪冰城”的舊賬呢?
所以,要倒逼網紅店對得起粉絲的信任,就絕對不能寵著、慣著,食品安全就是高壓線、生死線。說一千,道一萬,“餐桌上的安全”是底線中的底線。網紅餐飲、明星私宴都不應該忘記這條做餐飲的根本。流量只是泡沫,食品安全才是餐飲行業的定海神針,仗著有流量加持就罔顧食品安全,必然會遭到法律和市場的雙重懲罰。(沈彬)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