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雙減”工作進展情況。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學期以來,七成以上家長表示教育焦慮有所緩解,超九成家長反映本學期老師沒有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超7700萬名學生參加了學校提供的課后服務。
七成家長教育焦慮有所緩解
在加強學校作業調控方面,根據基礎教育“雙減”工作監測平臺直報信息,截至9月22日,有16萬所義務教育學校填報了有關信息,其中92.1%的學校建立了校內作業公示制度,64.3%的學校絕大部分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基礎教育“雙減”工作監測平臺以二維碼形式,邀請家長無記名通過網絡直接填寫調查問卷,共收到5737.7萬份家長問卷,99.6%的學生家長反映,本學期老師沒有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監測平臺顯示,97.5%的家長對學校新學期減負提質的各項措施和成效表示滿意,其中六成以上家長表示非常滿意。
此外,根據共青團中央對511043名家長的調查,“雙減”政策實施之后,72.7%的受訪家長表示教育焦慮有所緩解,中等收入群體緩解比例更高。
超7700萬名學生參加課后服務
在擴大課后服務覆蓋面方面,基礎教育“雙減”工作監測平臺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全國有10.8萬所義務教育學校(不含寄宿制學校和村小學)已填報課后服務信息,其中96.3%的學校提供了課后服務;有7743.1萬名學生參加了課后服務,學生參加率85%,其中71.2%的學生每周5天全程參加;534.5萬名教師參與課后服務工作,占這些學校教師數的86.2%,另聘請了20.6萬名校外專業人員參與課后服務。
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方面,教育部督促各地開足開齊國家規定課程,落實“零起點”教學,做好幼小銜接。據基礎教育“雙減”工作監測平臺數據顯示,在已填報的13.4萬所小學中,有98.03%的學校做到了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監測平臺數據顯示,98.6%的學校建立了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制度。同時,充分發揮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和電視“空中課堂”作用,向中小學生免費提供各年級、各學科全覆蓋的優質課程資源。9月1日至22日,云平臺瀏覽次數達到7.02億,訪問人次3.06億。
嚴肅查處隱形變異培訓行為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表示,要通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堅決防止培訓機構過度逐利行為;通過嚴肅查處隱形變異培訓行為,有效緩解群眾焦慮。
在深入推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過程中,對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培訓機構和個人“打擦邊球”或轉入地下的隱形變異培訓問題,參與課后服務導致學校教師負擔增加的問題,學科類培訓轉向和資本涌入非學科類培訓的問題,急需出臺相應指導意見,防止出現政策空白。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對“一對一”“高端家政”“眾籌私教”“住家教師”等隱形變異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此外,教育部將繼續完善配套政策,研究修訂競賽管理辦法,治理打著“國際”旗號的各類競賽。同時,加快校外培訓管理條例立法進度,對非學科類機構管理一并納入。
(江南時報全媒體記者 康旭陽)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