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域經濟 > 正文

            北京經開區年地區經濟總量首破2000億元 區域經濟實力大幅躍升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經開區,或稱北京亦莊)高質量發展積蓄成勢,躍上新臺階,“十三五”時期,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9.3%,今年地區經濟總量突破2000億元大關,累計研制國際領先、填補國際空白的新產品新技術229項。

            協同發展獲突破性進展

            與北京其它新城不同,亦莊新城中有8個鎮屬于北京市大興區和通州區,跟主導新城開發建設的北京經開區并無隸屬關系。

            瀛海、馬駒橋、臺湖、舊宮……亦莊新城規劃版圖上,這些屬于大興區和通州區的地方也囊括其中。三區共建一城,如何高效協同?

            根據最新批復的規劃,225平方公里的亦莊新城中,北京經開區作為核心區只占其中的60平方公里,大興和通州部分則有165平方公里,涉及8個鎮。這在以往新城建設中格外少見。三方力量如何擰成一股繩,破解體制機制難題?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王少峰在今天召開的經開區年度工作會上表示,經開區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升級提質增速、新城建設全面起勢、開放步伐更加堅實、改革紅利逐步釋放,升級版經開區和亦莊新城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更純、底色更亮、根基更牢,為“十四五”時期開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堅實基礎,為首都高質量發展做出了貢獻。

            “通過考慮產業集群和城市功能的有機結合,三區圍繞各自稟賦、整合資源,形成北部龍頭帶動、東部科技創新、南部先進制造、西部綜合配套、中部戰略儲備的‘433’城市功能組團。”王少峰說,產業布局的明確,也為下一步招商引資,打造產業集群,形成產業間協同配合提供了有力支撐。

            正因為如此,2020年,已有一批優質重點項目在隸屬大興、通州的新擴區域加快布局,17個重點項目已落地。

            “亦莊新城將推動市級、區級管理職權落地見效,整合通州區、大興區、經開區政策資源,促進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王少峰說,三方將科學謀劃城市空間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疏密有度、功能綜合的城市組團,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推動科技創新技術應用和轉化。“亦莊新城的建設已站上了一個新的起點。”

            區域經濟實力大幅躍升

            北京義翹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在經開區成長起來的國際頂尖的重組蛋白、抗體等生物試劑供應商。今年,義翹神州自主研發完成100多種新冠病毒相關試劑產品,供應全球50多個國家,預計全年產值超過15億元,與2019年相比增長9倍以上。

            在北京經開區的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漲勢喜人的義翹神州不是孤例。包括拜耳、泰德、同仁堂等1400余家企業形成了涵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健康產業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促使生物技術與大健康產業產值連續五年在北京市占比超過50%。

            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的四大主導產業,在北京亦莊不斷發展壯大,占全市比重逐年上揚。

            2020年,北京亦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完成產值835億元,同比增長10%,占全市31%;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完成產值2160億元,同比增長6%,占全市50%;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完成產值475億元,同比增長5%,占全市22%。

            主導產業優化提升的同時,經開區積極布局新興產業。2020年,北京亦莊推動建設高水平、國際化、智能化的國家北斗時空產業核心集聚區。圍繞“5G+8K”高新視聽、云游戲、智慧電競等領域,實現國家超高清電視技術研究和應用實驗室落地,推動北京市網絡游戲新技術應用中心掛牌,吸引眾多行業重點企業落地。

            在高精尖產業逆勢增長的拉動下,經開區經濟運行質量全市領先。

            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全年,北京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和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均為4.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研發投入255億元,同比增長25%;實際利用外資6.2億美元,同比增長11%。主要經濟指標全部實現正增長。

            過去五年,經開區產業主陣地地位更加穩固。北方華創已成為我國芯片制造專用設備最大的供應商,北京奔馳用不到4年時間實現從第100萬輛到第300萬輛車的下線,拜耳成為全市唯一一家年產值超百億的制藥企業,GE、瓦里安等外資企業紛紛在經開區設立海外研發總部,京東方在顯示屏各大主流應用領域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建成了一批以小米為代表的智能工廠。

            “十三五”期間,北京亦莊形成高端汽車、產業互聯網、生物醫藥和大健康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建成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研發和產業化能力最強的區域,新增以阿爾特為代表的近20家上市公司,以京東數科為代表的近10家獨角獸企業,市場主體翻了一番。

            科技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牛鼻子”。全國首個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通用名的生物創新藥,首個民營商業航天火箭發射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在北京亦莊誕生。在經開區,萬人有效發明專利462件領跑全北京市,科技創新水平實現量質齊升。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北京亦莊累計研制國際領先、填補國際空白的新產品113項、新技術116項,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45項。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200家是“十二五”末的2.2倍。

            到2025年,北京經開區將以建設高精尖產業主陣地為主要任務,部署未來產業,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000億元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8000億元,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綜合產業新城。(陳建)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北京經開區年地區經濟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