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升級,技術性貿易措施是一道避不開的門檻。前不久,泰國要求對進口保鮮蔬果進行134種農藥殘留檢測,深圳出口企業為此增加檢測費、倉儲費等經營成本約75萬元。
記者近日從海關總署廣東分署了解到,近年來,“技術性貿易措施”形式多樣,層出不窮,對作為外貿大省的廣東影響巨大。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省近三年受技術性貿易措施損失累計達1714.8億元,占全國21.6%。為幫扶出口企業積極應對技術貿易措施,廣東省內海關緊密圍繞廣東產業發展及轉型升級需求,持續加強技貿制度建設,有力維護產業和企業利益。
受技貿影響企業范圍廣
“技術性貿易措施”是指世界貿易組織(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和《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所管轄的影響國際貨物貿易技術措施的統稱。
獲得國外官方認證,符合相關法規、標準要求,是我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出海遠航”的首要前提。據海關調查,2020年,WTO成員共發布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5300件,同比增加3.9%,主要涉及產品的環保、質量、安全、標志標簽和檢測認證等多方面要求,導致我國企業受到喪失訂單、銷毀退貨、增加成本等不同程度影響。
深圳某電子企業反映,其越南客戶對產品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導致喪失全部訂單,重新獲得訂單需對部分客戶判定為不符合要求的產品繳納近100萬元的罰款。
“2019年,受沙特阿拉伯質量標志認證影響,我公司間接損失訂單約2500萬元。”廣東省佛山市悅華興業進出口有限公司陶瓷生產企業副總經理仇麗向廣州海關反映出口情況時談到。據了解,根據沙特阿拉伯標準組織頒布的第216號內閣法令,制造商和貿易商被要求需通過授權認證機構,為受管控的產品申請沙特阿拉伯質量標志。
陶瓷是中國傳統出口產品。然而近年來,針對我國陶瓷產品的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層出不窮,2020年更新增31條,為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陶瓷產品遭受技術性貿易措施最多的年頭。
記者從海關總署廣東分署了解到,海關就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廣東省出口企業影響調查顯示,廣東省近年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出口行業主要涉及木材紙張、玩具家具、紡織鞋帽、機電儀器等行業。工業品出口企業遭遇較多的技貿措施為認證、技術標準、標簽和標志、包裝及材料、環保等要求,農食產品出口企業遭遇較多的技貿措施為農獸藥殘留限量要求等。
調查還顯示,我國出口企業合規維權意識和應對能力不強。以信息通訊行業為例,有約三成信息通訊企業對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有一定了解,有26%調查企業建立了檢測實驗室,但僅有9.5%的企業參加過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應對工作。而在規則實踐方面,企業對世貿規則掌握不夠,應用不足。
幫扶企業應對技貿措施
為幫扶出口企業積極應對技術貿易措施,廣東省內海關圍繞廣東產業發展及轉型升級需求,持續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工作制度建設,有力維護產業和企業利益。
2020年5月,廣東省臺山市斗山鎮忠禮養鰻場在鰻魚出口上碰到了樁“麻煩事”:經過一年多的辛苦生產,忠禮養鰻場收獲在望,準備出口活鰻到國外,但客戶告知企業,該養殖場在中國海關的注冊信息在出口國海關準入名單中找不到,產品暫時無法出口該國。江門海關了解情況后,迅速啟動應急工作程序,通過海關總署對外聯絡渠道加急辦理相關備案手續,指定專人跟進,終于在短時間內辦妥了信息備案手續。
忠禮養鰻場的事例并非孤例。“2020年3月,臺山市綠盛食品有限公司兩個貨柜的烤鰻產品在國外海關被扣押,原因是出口方對證書樣式有了新的要求。”江門海關檢驗處朱健文回憶說,得知這個消息后,江門海關立即成立專項小組,積極與對方協調溝通,遞交新的證書樣式,最終為這批烤鰻產品“放行”。目前廣東臺山市已成為全國最大日本鰻養殖加工出口基地,“臺山鰻魚”品牌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我國少數掌握國際貿易定價話語權的出口農產品之一。
據廣東分署檢驗檢疫工作處副處長游洪介紹,近年來,廣東省內各直屬海關積極對國外技貿措施開展研究和應對,依托專業技術能力,加大技術投入,及時為企業提供國外限制措施信息預警、法規解讀等信息服務,全面展開宣傳培訓,通過開展通報評議和特別貿易關注,提供“一站式”檢測服務等措施,助力企業突破出口“屏障”。
深圳海關針對信息通信、醫療器械、新能源汽車、電子顯示器等行業出口遭受的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阻礙,積極組織企業進行分析研究,綜合運用WTO貿易規則開展應對,成功幫助企業降低多國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及時發布信息預警,針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歐盟、美國、巴西等國家和地區發布口罩等醫療用品出口緊急措施,深圳海關主動收集、整理相關信息,認真組織分析解讀,并及時向企業發布措施解讀材料,幫助企業快速掌握國外最新要求,把握出口時機。
技貿基地提供技術支撐
去年,在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跟蹤監測中,深圳海關發現某國發布的通信設備標準高于國際標準,大幅增加我國企業生產采購、測試認證成本,拖累產品上市周期,于是立即組織相關企業進行評議,提出意見建議報送海關總署。經海關總署多次與對方進行交涉,促使外方參照國際標準放寬了技術指標限值,降低了測試要求。
近5年來,廣東省內海關技貿基地積極對國外技貿措施開展研究和應對,同時及時發布信息預警,累計為廣東出口企業召開專場培訓會342場,培訓人數5738人次。此外,還組織完成50余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技貿措施研究與應用等重大研究項目,為企業突破國外技術壁壘提供技術支撐。
據了解,目前廣東省內海關已在全省建立10個國家級技貿研究評議基地,約占全國基地總數的30%,是擁有基地數量最多的省份。如,佛山陶瓷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依托實驗室技術能力,從獲得國外政府部門認可為突破口,主動出擊,成為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政府部門的指定檢測實驗室和檢驗機構,為我國企業提供便利,實現在本土就能獲得證書。
廣州海關轄下的中國WTO/TBT-SPS國家通報咨詢中心家電技貿措施研究評議基地,開展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個性化定制服務,為美的、萬和等家電企業提供全球智能鎖、燃氣具技術法規等信息服務,為中小微企業精準推送國外準入制度、政策標準等各類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累計3萬余條。
海關建議,如果企業因國外設置不合理的技術準入及合格評定程序要求而遭受出口產品已經或將要被扣留、銷毀、退貨,或由于無法滿足進口國的各種準入要求等,被迫放棄該目標市場等問題時,企業可與當地海關聯系。海關可組織海關系統內部、科研院校、企業、第三方檢測機構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對國外技貿措施開展專項研究,形成中方訴求及關注,并通過海關對外合作磋商機制在多雙邊場合向外方反饋,以積極降低國外不合理技貿措施的不利影響,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本報記者 蔡巖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