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杭州西湖景區茶園邊的一幢房子,因為酷似宮崎駿電影《千與千尋》里的湯屋,一下成了新晉的網紅打卡點,不少人專門找到這幢房子,拍下美美的照片發到網上。
都說人紅是非多,這幢房子火了之后,也惹來了“麻煩”。前一段時間,房主甚至在小樓上掛滿了橫幅,從網絡上流傳的照片來看,樓身上橫著拉了兩條橫幅,又從樓上往地面斜拉了兩條橫幅,內容是:“打卡拍照已嚴重影響居住安全和茶園生態,請勿攝影攝像。”
還有網友報料,現在網紅樓周邊樹起了不少提示牌,“此建筑為本地居家住宅,打卡拍照網絡傳播,嚴重影響居家休息和茶園生態,禁止攝影攝像,踩踏茶地。”錢報記者特意前去探訪這座神秘網紅樓。
小樓古色古香
與周邊房子風格完全不同
昨天一早,錢報記者趕到了網紅小樓的所在地——滿覺隴村的一處茶園。
遠遠看到小樓想拍照,剛掏出手機,就被附近一位保安大哥給攔下了:“不好意思哈,現在不讓拍照攝像了。”
本報記者順著茶園中間的游步道向上走,整座小樓連同院子盡收眼底。
襯著層層疊疊的茶園,這幢別具一格的小樓,特別醒目。從外觀看,小樓以木結構為主,屋檐上的磚瓦似乎泛著一層青苔,頗具古風。遠遠看去,確實有種日本建筑的風格,與周邊滿覺隴村房子的風格判然兩別。
錢報記者詢問了一位滿覺隴村的老村民,大伯今年70多歲了,說起這幢小樓:“原來這里是村里的一處養豬場,后來養豬場不開了,就租給了外地來的一戶人家。”
今年來拍照的人太多
甚至連無人機都出動
茶園邊公廁的保潔大姐也說今年來拍照的人多了不少,“之前,這個游步道到了周末,人是絡繹不絕的,很多人都來拍照。有次我聽到‘嗡’的一聲,嚇了一跳,以為是誰在放蜜蜂,后來看到是有人在用無人機拍這個樓。”
一位茶農師傅,在這里工作了大約8年時間。據他所說,這段時間來拍照的人不少,遠遠地拍照還不夠,為了有一個好的角度,還有人從種植茶葉的道路上走,經常會踩壞一些茶苗和我們種植的小菜。“我們得靠著這些茶葉賺錢呢,你說能不生氣嗎?”
記者還注意到,網上流傳的一些照片,不少是走進村民茶地里拍攝的,在一處拍攝角度不錯的茶地外圍,樹起了綠色攔網,進入茶地的鐵欄門用粗電線擰緊。
保安大哥說,這兩天還有人來專門打卡,但是他會勸導不要拍照,加上提示牌,感覺近段日子來拍照的人明顯少了。
房主租下后進行改造
在這里居住多年
就網紅小樓的問題,錢報記者詢問了一位滿覺隴村綜合管理處的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也證實,房子大約在上世紀70年代被人租下后進行改造,租下場地的人并非滿覺隴村的本村人,經過多年,現在已經建成了約4層樓那么高。
“房子在七八年前就基本是現在的模樣了。清新淡雅的茶園旁邊有這么一個略帶古風的建筑,一定會是愛好攝影人群的寵兒。但當時沒有游步道,所以也鮮有人來拍照。”
茶園游步道修建好后,這個建筑就逐漸被更多人發現:“游步道大約是在3年前造好的,建造好之后確實多了一些游客來游玩拍照,不過沒有到影響房主和茶農的程度。”
但真正火爆還是在今年,“可能是受疫情影響,很多人都到游步道這邊來游玩,路過茶園的人多了,也發現了這幢樓,這個小樓一下就火了。”
工作人員說,這幢小樓火了之后,村里也有些兩難:游客經過游步道偶然發現或者專門來打卡這幢樓,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來打卡的人多了,讓房主覺得被打擾。而且拍照過程中也會損害一些茶苗或者種植的小菜。
據了解,房主是一位收藏愛好者。出于愛好,自己住的房子就改造成了這種古色古香的樣式,還請了專門的木匠前來施工。看得出,這位房主很懂得生活。
但這樣的幽靜生活已經被太多人打擾了。為了不想被打擾,房主在房屋前張貼了不允許攝像的橫幅,也在種植茶葉的道路附近插了不允許攝像的告示。
房主之前還反映有人在網上收費帶人來這里打卡,聯系了對方后,網上的廣告消失了。
工作人員說:“貼橫幅確實影響了美觀,在懸掛了兩三天后,我們也聯系了房主讓其撤下橫幅。至于提示牌,就先放在那里。為了防止游客進入茶園造成破壞,村里勸導一些茶農在茶地邊上設置了防護網,我們也會加強管理,盡量勸導游客,不讓拍照打卡影響到房主的正常生活。”
本報記者 楊一凡 邊程壹 文/攝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千與千尋》湯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