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天問一號”正式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被“捕獲”后將進入環火軌道

            農歷除夕前后,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進行火制動,“剎車”后被火星“捕獲”。這意味著,經過200多天的漫長飛行后,“天問一號”終于要抵達環繞火星的軌道,正式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剎車”減速,被“捕獲”后將進入環火軌道

            萬物之間皆有引力,“大物體”的超大引力把小物體“拽”過去,這個過程可以簡單理解為“天問一號”探測器被火星引力“捕獲”。

            “剎車”動作極其關鍵。探測器到達火星引力范圍之內后,需要“踩剎車”制動,為探測器減速,避免探測器飛出或撞上火星。被火星精準“捕獲”后,探測器成為一顆火星衛星,進入繞火飛行階段。

            不久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抵達月球后進行了一次“剎車”,完成了月制動;而相對于探月任務,“天問一號”的火制動要困難得多。

            機會仍只有一次,但是由于地火距離太遠,通信時延超過了10分鐘,地面不能做任何實時控制和干預。“我們將發動機開機指令作為程序控制,已經固化在程序里面了,全靠程序自主開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李振才說,以往會聽到飛控團隊下達“發動機開機”的指令,而這一次,探測器將自己判斷并自動執行開機,地面團隊只能在一個小時后根據遙測數據得知最終的“剎車”完成情況。

            截至2月9日,“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201天,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飛行里程超過4.65億公里。

            已完成四次中途修正等工作,落火還需約3個月時間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飛行2000多秒后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開啟奔火之旅。

            地火旅途“億里迢迢”,火星與地球間距離呈周期變化,最時約5000萬公里,最遠時可達4億多公里。由于地球和火星也都在繞著太陽運動,探測器飛行的里程比它與地球間的距離更遠。據了解,當“天問一號”探測器抵達火星附時,距離地球約1.9億公里,總飛行里程將達到4.7億公里。

            此時距離發射已過去半年多時間。這段日子里,“天問一號”沿著“弧線”軌道一路追逐火星,目前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測器“自拍”、四次中途修正、深空機動、載荷自檢等工作。

            2月5日晚,為確保按計劃實施火星“捕獲”,“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動機點火工作,順利完成地火轉移段第四次軌道中途修正。

            與此同時,一張“靚照”刷屏了。“天問一號”傳回的首幅火星圖像公布,這是中國探測器首次拍攝到火星的圖像,由“天問一號”在距離火星約220萬公里處拍下。圖中,火星阿茜達利亞原、克律塞原、水手谷等標志地貌清晰可見。

            “天問一號”的著陸點,是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原。不過,火制動后,它還要繞火星科學考察飛行3個月左右,對著陸區進行初步探查,才能在氣候條件好的時候擇機著陸。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表示,火星探測工程的最大特點是距離遠、環境新,“航天器設計的邏輯是先了解要去的環境,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措施來保障航天器適應這個環境,但深空探測的特點是要去一個尚不確知的環境。”

            “目前我們對火星的了解還很有限,從環火到落火,中間這段時間,探測器會對著陸區做一個預探測,讓我們著陸的時候更安全、更可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器總體主任設計師王闖告訴記者。

            一次任務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著陸將是又一關鍵時刻

            “天問一號”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繞、著、巡”,即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目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屬首次。

            約3個月后的著陸是又一關鍵時刻?;鹦谴髿庀”?,不確定高。下降時,著陸器進入火星大氣層的速度高達每小時18000公里,超高速摩擦會產生超高溫度,在經歷上千度高溫的考驗后,將在降落傘的幫助下減速。隨后,它將開啟全自動駕駛模式,自主完成減速、懸停,避開火星表面復雜地形后,緩緩落至火星表面。整個過程只能依靠探測器上的GNC(導航、制導、控制)系統自主執行。

            這一過程被人們形容為“黑色7分鐘”,驚心動魄,難度極大。

            “我們這次火星探測任務最核心、最難的地方,就是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后氣動外形和降落傘減速的過程,只有一次機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表示,研制團隊做了充分的準備,專門設計了全新氣動外形、新型降落傘等。

            “天問一號”探測器上還搭載了我國第一輛火星車。軟著陸后,火星車將“開”到火星表面開展探測。目前,火星車征名活動正在進行,共有十個名字入圍,分別是弘毅、麒麟、哪吒、赤兔、祝融、求索、風火輪、追夢、天行和星火。據悉,最終確定的中國首輛火星車名稱,將于“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之際擇機公布。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大約2300年前,詩人屈原用長詩《天問》向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發問;作為我國首次行星際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載著我們的好奇與向往奔向火星,探索這顆星球的諸多奧秘。(本報記者 柴雅欣)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天問一號 火星探測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