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江蘇省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議在素有“中國繭絲綢之鄉”、“中國湖桑之鄉”的海安市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全省緊緊圍繞“現代精品蠶桑”產業定位,堅持“龍頭企業帶動、特色大縣推動、新型方式促動”,走出了一條具有江蘇特色的蠶桑產業轉型升級之路。
2020年,由于產業定位精確,轉型升級有力,全省蠶桑繭絲綢產業經受住了新冠疫情考驗,較快地從疫情不利影響中恢復過來。全省桑園面積總體呈動態平衡狀態,生產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四,優質蠶繭占總產量的比例和畝桑綜合經濟效益均為全國第一。
蠶桑產業是傳統經典產業,也是綠色生態產業,更是高效富民產業,得到各級政府重視。近年來,各地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特色大縣推動、新型方式促動”,有效促進了蠶桑產業轉型升級。
今年,我省將圍繞“三穩三提”(即穩面積、穩發種、穩產量和提質量、提效益、提競爭力)發展目標,推進蠶桑生產規模化、特色化、融合化,綠色化、科技化、市場化“六化”同步,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加強優良品種選育,發揮蠶桑“芯片”作用。蠶桑品種是蠶桑繭絲綢全產業鏈的基礎,是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我省將加強蠶桑品種的培育創新,通過實施省級蠶遺傳資源保護利用項目,加強新品種研發,培育出適應不同市場需求的特色性、功能性新蠶品種。
提升蠶種市場競爭能力,加大蠶種生產基礎設施的投入和扶持,重點打造“育繁推一體化”的蠶種生產企業,努力提升江蘇蠶種產出能力。加強《江蘇省蠶種管理辦法》宣貫落實,不斷提升蠶種管理依法行政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
蠶桑產業是種養結合、兼具經濟生態雙重功能的綠色高效產業。今年,我省將強化問題導向,突出省力化、綠色化技術引領,提升產業生態可持續發展水平。突出省力化技術集成,重點推廣運用蠶室溫濕度自動控制、標準化養蠶大棚、切桑機、軌道給桑、自動上蔟和自動采繭機等,省力化、自動化、智能化養蠶設施裝備。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吳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