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3年,遼寧省要建設15個面向農業領域的“5G+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和60個示范工廠,創建80個省級示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到2025年,我省工業與農業融合機制要更加完善,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以上,建成糧油、水產、畜禽三條國家級產業鏈。日前,《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工業與農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明確了上述任務目標。
我省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農業基地,承擔著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責任。《意見》明確,在“十四五”期間,我省要堅持系統觀念,通過工業發展促進農業生產資料生產、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及其副產品精深加工,帶動相關產業和技術提升,加速推動我省農業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精深化、規范化、集聚化和品牌化發展,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我省明確,要提升農機裝備供給能力。加強農機裝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推進農機裝備整機企業與零部件配套企業協同創新、協同配套。全面促進農業機械化,深入開展玉米、水稻、花生等優勢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加強果蔬業、牧草業、現代種業、畜牧水產業、特色農業、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業等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研究。到2025年,糧食主產縣加快實現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
著力推進農業數字化。《意見》指出,要建設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打造全省數字農業一張圖。鼓勵軟件企業、工業企業提升農業APP開發能力。到2025年,力爭研發推廣50個以上涉農APP應用。建設智慧農業園區,鼓勵工業企業積極參與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開發涵蓋農產品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等環節的智能檢測、自動控制、數據分析和智能決策等技術,開展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
提升農業智能化水平,我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引進轉化智能加工裝備、綠色包裝、立體倉儲、線上檢測儀器等先進裝備,開發應用精準喂飼、環境智能管理等人工智能技術。推動農產品加工精深化發展,到2025年力爭新開發150項適應消費需求的新產品新技術。同時,推進農業生產規范化、產業集聚化、綠色品牌化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