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市交通公路部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運輸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全力以赴推動交通公路項目建設大干快上,搶抓黃金施工期,處處涌動著與時間賽跑的火熱場景。其中,近期開工建設的旅游路東延項目隧道、橋梁等控制性工程進展迅速,組織開展“夏季百日大干競賽”等活動在項目推進中營造了“敢于爭先、比學趕超”濃厚干事氛圍,泉城“加長版”東西骨干道蓄勢騰飛。
旅游路東延項目路線全長約9.2公里,起自歷城區彩石鎮旅游路與彩龍路交叉口,向東順接章丘南環路,跨越歷城、高新、章丘三區,規劃為城市主干路,采用六車道標準建設。目前,項目總體進展順利,隧道和橋梁工程推進較快,青龍山隧道出洞口左線套拱施工已全部完成,鵲山隧道進口端(西側)右洞套拱模板已拆除完畢,西巨野河大橋完成樁基占總量的12.3%。
作為助力“東強”戰略首個開工的道路主干線項目,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改善東部城區交通環境,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為打造“東強”城市發展新格局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支撐。向東延長后的旅游路將進一步提升通行服務能力,分流經十路交通,對暢通整個城區交通網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進一步拉近與萊蕪、鋼城的距離,順接濟濰高速,成為連接濟南與濰坊、膠東半島的又一快速通道,對服務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戰略和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濟南市交通公路部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奮斗目標,致力將該項目打造成為“東強戰略先行路”“城鄉融合示范路”“科技引領創新路”“泉城特色文化路”和“低碳節約生態路”。
致力打造“東強戰略先行路”。市交通公路部門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全力推動旅游路東延項目5月底順利開工,這是助力“東強”戰略首個開工的道路主干線項目,意義非凡。一直以來,在全市交通路網中,旅游路都是重要的交通干道,貫通泉城中部、南部和東部,從西至東串聯起舜耕、植物園、千佛山、漿水泉、奧體、龍洞、漢峪等多個景點和地域,“最美不過旅游路”更是道出了濟南人對這條路的喜愛。從2003年修建到今天,旅游路已與這座城市相守了18年,每天都是車輪滾滾,人影憧憧。此次對旅游路進行向東延伸,新舊道路連通,交通能級和路網地位將進一步提升,對服務“東強”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致力打造“創建城鄉融合示范路”。項目跨越歷城、高新、章丘三區,既經過城區,又穿越村落,沿線城鄉發展不平衡。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市交通公路部門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創新思路,從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角度下功夫,充分考慮城區交通與鄉村干線道路存在的差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項目建設既利于城市建設,又服務鄉村發展。尤其在穿越村落路段,要積極作為,想民之所想,切實為村民出行安全、出行便利服務,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的交通基礎設施保障。
致力打造“科技引領創新路”。項目積極推行應用HSE管理理念和6S管理法,推行健康、安全、環境一體化管理,做到人、機、料、法、環的有機結合,不斷推動公路建設的智能化、信息化、標準化、精細化,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工程整體建設水平。在項目具體推進中,將結合區域發展規劃特點,積極探索彩色瀝青路面、不銹鋼橋梁模板等新工法、新技術,高質量推動科技創新為工程建設賦能。
致力打造“泉城特色文化路”。泉城特色是濟南新時代發展的底色和氣質,也是濟南人堅定文化自信。在旅游路東延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將針對旅游路串聯英雄山、泉城公園、千佛山、龍洞到野生動物園、植物園、朱家峪古村等自然、人文景觀的特點,繼續深挖旅游路旅游資源及文化特色,與項目建設深度融合,讓這條泉城最美路更靚更美,為講好濟南故事,打造具有濟南特色的城市風貌作出貢獻。
致力打造“低碳節約生態路”。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項目規劃階段盡量避免新增建設用地,節約每一寸土地;項目設計階段盡量調配使土石方產生及利用平衡,避免資源浪費;施工階段實行八項措施,加強揚塵在線檢測系統等技術在項目實施中的應用,保證揚塵防治有效落實。同時,該項目設置獨立的自行車及人行道,保證沿線居民、騎友出行安全,倡導綠色環保出行,也為遠期慢行交通量增長預留了條件。(作者:梁汝瀟)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