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召開。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介紹,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已經超過1萬美元。中國經濟累計實際增長約189倍,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00萬億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包括汽車、電腦在內的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
中國式現代化: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
“新中國成立之初,人均國民收入只有幾十美元,平均預期壽命僅為35歲,成人識字率只有20%左右,嬰兒死亡率高達千分之兩百。”韓文秀介紹稱。
經過70多年的艱苦奮斗,目前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已經超過1萬美元,平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9年,嬰兒死亡率降低到千分之五點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有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中國的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的70%以上,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小康社會全面建成,中國人民正在向共同富裕的目標扎實邁進。
“在百年歷程中,我們黨在領導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形成了許多寶貴經驗和規律性認識。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我們要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韓文秀談道。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則是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實現國家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移的奮斗目標。”韓文秀說,中國式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此外,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綠色低碳的新型發展道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等。
值得一提的是,民營經濟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經濟基礎。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許又聲在發布會上表示:“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在推動發展、改善民生、促進創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各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截至2020年底,我國民營企業已經達到4000多萬家。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
新發展格局:中國方案與中國貢獻
在當前國內外形勢下,面向未來,黨中央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恢復處在國際領先的位置。2020年,我國經濟增長2.3%,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恢復性增長18.3%,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數低的影響。從工業、服務業、消費、投資、出口等主要指標來看,當前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內生動力逐步增強,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已經低于疫情暴發之前2019年的水平。
今年,中國經濟還將實現更高的恢復性增長,進一步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這表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決策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預見性、引領性,是完全正確的。它的重大意義和重要影響,將在今后的發展實踐當中進一步顯現出來。”韓文秀說。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和長期的過程。”韓文秀表示,可以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在國際環境深刻復雜變化下,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實現各國共同繁榮的“中國方案、中國貢獻”。
韓文秀強調,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同時,新發展格局不是只注重需求側管理,而是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我國經濟的主要矛盾在供給側,要堅持供需雙向發力,在持續擴大內需的同時,著力打造高質量高效率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增強供給與需求的適配性,打通經濟循環的堵點,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水平。”
此外,新發展格局不是局部或個體小循環,而是國民經濟系統的大循環。各地區、各行業、各類市場主體,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都要找準自己在新發展格局中的位置,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循環,而是要著力提升國內市場聯通性,加快建設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自貿港建設:打造全球開放合作典范
“如果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是一個‘8’字形,海南就在這個‘8’字形的交匯點上。”中共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曾作出如此表述。
從1980年設立深圳等經濟特區,到2020年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目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已經頒布實施。今年前5個月,海南實際利用外資增長了大約4倍,貨物進出口增長了38.5%。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順利開局,人氣很旺,已經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
“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關鍵就是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聚焦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把制度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打造全球開放合作典范。”韓文秀說。
按照中央的長遠規劃,海南自貿港建設有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一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二是到2035年,成為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高地;三是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晨婷)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