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9點35分,75044次列車滿載100輛“坐船”來漢的日本汽車,從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漢西車務段吳家山站安全開出,經漢丹線、京廣線運行,由二連浩特口岸出境,預計10天后抵達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市。標志著“日本—中國(武漢)—蒙古”海鐵聯運新通道正式開通。
吳家山站貨運負責人郭佩介紹,這是武漢首開至蒙古烏蘭巴托“鐵海聯運”汽車專列。此趟列車運輸的100輛日本產汽車由日本名古屋港出發,于6月18日和6月24日分兩批在武漢陽邏港上岸后,從吳家山車站搭乘中亞班列發往蒙古烏蘭巴托市。為確保該趟國際列車的順利開行,該站加強運輸組織,開通綠色通道,與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中鐵聯集武漢中心站、武漢中鐵伊通物流有限公司、武漢海關等路內外單位和政府部門協調配合,同步優化受理、配車、報關、裝車等各項作業流程。車站二十余名“中歐班列紅軍服務組”接發列車、調車、貨運及安全技術管理人員克服3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日夜工作,全力確保列車及時編組、對位、掛出及準點開車。
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國際疫情的大環境下,中亞地區的鐵路物流優勢更為突出,新的“日本—武漢—蒙古”海鐵聯運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出鐵路段時效性強、安全性高、通關便利等優勢。與海運25天行程相比,新通道的開通運營,在現階段不僅能為企業方在整個運輸鏈上節約5天運輸成本,還為日本企業商品進入蒙古市場提供了新的物流解決方案。
“日本-武漢-蒙古”海鐵聯運專列的開行,有機串聯起了“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為加快湖北省國際班列能力建設,構建國際鐵路“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集疏運體系,打造中部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陸上主通道提供了重要支撐。
湖北港口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今年下半年陽邏港鐵水聯運二期的投入使用,國際貨物將能夠“下班輪就上班列”,實現就地轉運,“日本—武漢—蒙古國”海鐵聯運行程將進一步縮短至17天左右。(蘇慶豐 肖一鳴 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