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廣州向全球征集城市設計方案 樹立最南端海陸門戶城市形象

            7月12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聯合發布了《粵港澳創新合作示范區城市設計國際競賽公告》,向全球征集城市設計方案,樹立廣州最南端海陸門戶的城市形象。

            廣州最南端的海陸空門戶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2021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強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推動廣州、深圳“雙城”聯動等工作部署。粵港澳創新合作示范區肩負著為粵港澳合作進一步推進創新示范的新使命,這一地區是廣州最南端直連海港、高鐵和空港樞紐的海陸空門戶,是兩條科技創新走廊交匯點、也是廣州城市空間發展南拓戰略中連接大灣區環灣內圈層發展帶的戰略性支點。

            競賽公告中透露,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已開展了粵港澳創新合作示范區的功能定位、產業空間策劃等方面的研究并達成初步共識,提出了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戰略中樞,建成世界新興科技創新策源地、國家先進制造技術攻堅地、未來產業成長新高地、灣區現代服務創新示范地的總體愿景,并策劃智能制造園、數字谷、健康谷、海洋科技城的產業和空間布局。

            本次競賽工作將基于相關上位規劃及以上前期研究成果,進行發展策略的深化研究和空間形態的高品質設計,高標準謀劃粵港澳創新合作示范區規劃建設發展路線圖,樹立廣州最南端海陸門戶的城市形象。

            總體概念設計范圍約71平方公里

            本次競賽范圍分為總體概念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個層次。

            總體概念設計范圍:八涌以南,龍穴南水道以西、洪奇瀝水道以東,南臨深中通道,面積約71平方公里。

            總體概念設計要求:根據區域發展新形勢,抓住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陸續實施、大灣區環灣內灣圈層要素和人口更緊密聯動等機遇,確定規劃目標愿景和定位,開展產業和功能策劃,在營造海、河、田、城、濕地共融的景觀格局前提下,謀劃面向未來驅動區域發展的功能空間布局。落實碳達峰和綠色發展要求,對城市總體風貌、人居環境、服務配套、生態環境、交通等開展優化提升。

            詳細設計范圍:十五涌以南、靈新大道以西,面積約8平方公里。

            詳細設計要求:在總體概念設計的基礎上,根據8平方公里詳細設計范圍的功能定位和產業空間需求設想,進行支撐條件分析,開展詳細設計,包括功能業態策劃、用地布局優化、用地開發強度、豎向設計、交通組織、公服設施規劃、開敞空間、城市風貌管控等。同時選取不少于1個節點進行深化設計。

            據悉,競賽最終將邀請6家機構參賽,票選出3個優勝方案,并從中確定一家獲得競賽成果優化整合權的機構。獲整合優化權的機構共可獲得260萬元獎金,其余優勝單位可獲得160萬元獎金,未評為優勝的單位可獲得100萬元的成本補償。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杜娟 通訊員 穗規資宣)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廣州 城市設計方案 海陸門戶 城市形象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