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濟南市各區縣不待揚鞭自奮蹄,堅定信心促發展,全力以赴抓落實,爭分奪秒搶時間,奮力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的步伐。近日,伴隨著“半年答卷”陸續出爐,各區縣在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外資引進等領域取得了哪些突破,引進哪些好項目,創新了哪些工作做法?讓我們一探究竟。
●歷下
“投促+部門”新體系
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歷下區聚焦濟南中央商務區招商主戰場,搶抓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建設機遇,堅持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推出并完善了“投促+部門”招商聯動工作體系,匯聚產業招商強大合力,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歷下區充分發揮各部門專業招商、服務招商作用,打造“1+11+N”專業化招商隊伍,匯聚招商工作合力,構建“投促+部門”招商工作新體系,形成精準狀態下的全員招商、全面招商工作格局。
為加強外資項目梳理儲備,歷下區投促局聯合各街道辦事處組建專班工作小組,形成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全員行動的體制機制,積極開展外資走訪調研工作。圍繞產業金融、文化創意、現代商務等十大重點產業領域,發揮投促部門牽頭抓總和產業主管部門專業化招商優勢,大力實施招商倍增計劃,推動更多大項目、優項目、新項目落地。
同時,歷下區充分發揮園區的產業集聚和帶動作用,利用園區的政策、體制機制、載體等優勢精準開展專業化、市場化招商,形成產業招商、專業服務的營商氛圍,提升對重大項目的招引力度;堅持招商引資與自貿試驗區建設融合互動發展,依托“2區、5園、N平臺”構建區域特色產業鏈集成式創新,為跨境要素流動和產業鏈的“建鏈、補鏈、強鏈”進行蓄勢賦能。該區通過一系列扎實舉措,為加快建設國際化一流中心城區添磚加瓦。
(本報記者 李冬陽 通訊員 任曉宇)
●市中
產業高地加速崛起
產業,是經濟的“命脈”,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市中區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逐步構建起以現代金融、數字經濟、科技文創與智能制造、高端商貿為代表的“3+2”現代產業體系,為進一步加快發展、深入發展先進生產性服務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現代金融方面,中泰證券成為全省首個登陸A股券商,山東新金融產業園成為濟南產業金融中心的重要功能區,集聚了上海復星等200余家新金融、類金融機構,管理基金規模超1800億元,稅收貢獻實現三連增。數字經濟方面,以“工業互聯網、創信科技、互聯網出海和BIM”4大細分領域高地為“梁”,以“人才集聚、融合發展、5G創新、成果轉換、營商環境、場景應用、技術策源、園區協同”8大發展支撐為“柱”的數字經濟“四梁八柱”已經成型。科技文創方面,市中區是全省唯一集聚兩大“國字號”雙創基地的城區,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納入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集聚東方麥田等高端設計類企業近300家、設計人員1300多人,國家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加快籌建。智能制造方面,深入落實全市工業強市戰略,大力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謀劃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引入大唐網絡、日立集團等一批高端智造項目。高端商貿方面,大力發展城市商圈、大型商業網點和城市綜合體,加快老商埠、大觀園、綠地中心、英雄山國家特色文化休閑街區等商業載體整體提升,推動商貿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積極發展社群電商、反向定制、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零售、新消費,打造時尚與特色結合、商圈與街區互補、線上與線下融合的高端商貿新格局。
(本報記者 劉陽)
“1+6+2”工作法打造招商引資新模式
高質量的雙招雙引是動能轉換的“牛鼻子”,是跨越趕超的“加速器”,是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場”。今年以來,槐蔭區通過建設全區協同的招商體系、制定更加精準的招商政策、完善更具特色的服務保障措施,打破了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改變了各部門單兵作戰力量分散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先后對接復地健康蜂巢、中國健康養老集團、騰訊山東總部、中德健康生命產業園、及時用車、揚子江藥業、新飛天數字科技等項目876個,簽約落地項目272個,億元以上項目60個。
“1”即一套政策托底,打造雙招雙引“強磁場”。制定發布《槐蔭區招商引資政策》《槐蔭區“雙招雙引大使”及“雙招雙引合伙人”聘任(合作)及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槐蔭雙招雙引新政策。這批新政策導向更精準,深度聚焦槐蔭的區位交通、產業、科創、文化、生態優勢,更好引導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疊加組合成槐蔭特色的“雙招雙引大禮包”,打造出了雙招雙引“強磁場”。
“6”即六項服務保障,激活槐蔭招商新動能:一條綠色通道,開通落地“直通車”。依托“槐蔭快易辦”,加快項目審批速度,建立健全重點招商項目審批綠色通道一個服務專班,打造金牌“店小二”,上半年為轄區68家企業提供咨詢、選址、注冊等貼心服務,受理各類12345市民熱線36件次,無轉辦退回案件,實現辦結率100%,回復回訪率100%,滿意率100%;一批扶持政策,激活發展“源動力”。今年上半年,幫助山東小槳揚帆科技有限公司、蕾娜范(濟南)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申報并兌現外資獎勵共計84.62萬元;一套發展機制,培育行業“領頭羊”。依托投促部門、產業主管部門、服務保障部門,分行業分門類建立專家智庫,加強引進項目、企業論證,實施雙招雙引“長效評審”“一事一議”“一次辦成”等促進企業良性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支引導基金,構筑項目“加速器”。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對符合槐蔭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在改造升級、市場開拓、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一名領導包掛,鍛造惠企“全鏈條”。依托“區級領導+投促部門+產業主管部門+服務保障部門”一體化產業招商體系,實現“一個項目、一名區級領導、一抓到底”。
“2”即兩線協同推進,激發雙招雙引高效能。今年以來,區投促局不斷提升創新宣傳推介模式,促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線上和線下融合,運用“互聯網+招商”、遠程推介、視頻會議、網上洽談、“云簽約”等在線招商方式,持續加大對跨國公司、央企、總部企業和行業名企的招引力度。
(本報記者 張龍)
外資引進交出半年亮眼“答卷”
2021年1-6月份,新引進注冊外資企業11家,合同外資2.4億美元;天橋區實際使用外資到位資金數6192萬美元,完成全年任務的96%。截至目前,外資引進工作已完成全年任務。這是今年天橋區外資引進工作交出的亮眼半年“答卷”。
天橋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把外資項目引進作為提高全區對外開放高水平發展和拓展全方位開放新空間的一項重要工作,聚焦機制、重點、方法三個要素帶頭抓外資,重點解決好“誰來招、招什么、怎么招”的問題,突出對全區資源優勢的推介,加大對重點外資項目的策劃包裝,持續優化招商引資服務體系,壓實責任。
區直有關部門、各街道都跑起來、沖起來、干起來,積極引進外資項目,區財政局、區自然資源局等部門,藥山、北園、濼口、官扎營等街道辦事處,以及天橋城發、天橋控股等平臺都積極行動,開展外資項目引進工作。
天橋區投促局在外資項目引進上,全程靠前,專心服務好企業好項目,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全力以赴拼外資、引企業、上項目,講好天橋故事。作為外資引進工作的牽頭部門,天橋區投促局成立了外資項目科,配強科室招商人員,其他業務科室也擔負外資項目引進任務,專人負責,為外商投資企業設立提供全面優質的咨詢指導服務。
根據外資項目落地流程,天橋區投促局自工商登記到銀行開戶、外資入賬全鏈條詳細梳理,形成可操作性的事項清單,確保“一張清單”明事項,“一套流程”快辦結。自企業設立之初,天橋區投促局即為每家外商投資企業設立服務聯絡微信群,及時了解解決設立登記環節各項事宜。后續根據“外企直通車”等線上服務管理平臺,及時梳理企業在行政審批、用地保障、人才引進、政策兌現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一對一”“個性化”服務。
為破解疫情對外商投資企業辦理工商注冊、銀行開戶的影響,市區兩級行政審批局、市場監管局全力支持,多次幫助企業容缺辦理,中國銀行天橋支行、中國農業銀行天橋支行都積極為外商投資企業注冊開辟綠色通道,讓企業少跑腿,讓“一次辦成”成為常態。高效便捷的服務得到企業的高度認可,凝聚起天橋跨越趕超發展的磅礴力量。
(本報記者 張素芬 通訊員 蔣云彤)
“走出去”招商 這次去青島
7月15日下午,由長清區委、區政府主辦,中交(濟南)城市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承辦的“選擇長清、共贏未來”主題招商推介會舉辦。
本次招商大會的招商推介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由長清區委常委、副區長潘建軍作長清區整體推介,濟南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沈珂作濟南經開區招商推介,中交(濟南)城市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濟南城投”)總經理鄒剛作濟南長清產業新城招商推介。
在招商推介大會現場,潘建軍重點圍繞長清區片區開發、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的三大片區進行推介。他的招商推介既富有情感又目標清晰,“這些片區既可以按照現有規劃布局落子,也可以根據投資需求重新布局。”他還向長清籍企業家們發出邀請,“我們衷心希望在座的長清老鄉常回家看看,近距離觸摸家鄉的澎湃脈動,感受家鄉父老的溫暖牽掛,把家鄉作為事業的新平臺;也希望有更多新朋友來到長清、扎根長清、發展長清,成為長清發展的合伙人,在長清追逐詩和遠方,讓長清成為夢想的新起點。”
而作為本次大會的承辦單位,中交濟南城投是濟南長清產業新城項目的投資開發主體,負責長清產業新城項目的規劃設計咨詢、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產業發展、運營管理維護等工作。鄒剛在招商詞中對長清產業新城項目作了介紹——
中交濟南長清產業新城將綜合考慮山東省及濟南市產業基礎、產業政策以及產業發展趨勢,結合長清資源稟賦、比較優勢與創新資源,確立打造“3+X”產業體系,即重點導入先進裝備制造、生物科技、節能建筑科技三大主導產業,并前瞻布局未來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X”產業。同時,項目堅持“產業優先”原則,產業用地比例達43%,產業用地面積達11000多畝,通過項目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能夠完全滿足大體量項目投資的用地需求。中交濟南城投還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制定了多重產業招商支持政策,入區項目除可享受政府的相關產業扶持與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外,中交濟南城投還將從土地、資金、資源、市場、人才等方面給予入區項目政策扶持。對于投資規模大、產業集聚作用突出、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的重大招商項目,中交濟南城投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重點支持。對于招商項目引薦人,中交濟南城投按照項目公司《社會化專業招商獎勵辦法》給予獎勵。
據了解,濟南長清產業新城通過創新升級“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合作共贏”的PPP市場化運作模式,探索并實現所在區域的產業升級、經濟發展和城市和諧,有效提升區域發展的綜合價值。項目全部投產達效后,有望為長清區拉動就業人員不低于5萬人,年新增財政收入10億元以上。同時,還將進一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產業升級,提升區域居民生活水平。
(本報記者 邵明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