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咸寧市咸安區雙溪橋鎮雙溪村種糧大戶劉衛兵欣喜地告訴記者,今年的早稻已收割完畢,因有專業人士提前對農機進行保養檢修和調整,收割時糧食同比減損近10%。
7月中下旬開始,湖北省水稻大面積成熟,主產區逐漸進入集中收獲期。為防止機械化作業造成損耗,省農業農村廳本著“減損就是增產”的原則,于7月中旬提前發出通知,要求各水稻生產主產縣(市、區)在水稻收獲期間做好水稻機收減損工作,以水稻機收、產地烘干為重點,充分發揮農機服務組織的示范帶動作用,努力實現顆粒歸倉。
通知提醒,各地農機化主管部門要加強機收服務供需調查對接,搶前抓早做好機具檢修、易損件更換等準備工作,協調農機產銷企業和維修網點及時供貨備件,優化售后服務,確保各區域水稻聯合收割機投入充足、機具狀態良好。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導向作用,最大限度滿足水稻產區履帶式谷物收割機、糧食烘干機等重點機具的補貼資金需求,千方百計增加相關機具有效供給。
省農業農村廳要求,各地要密切關注水稻收獲期間氣候變化,及時研判會商災害天氣對機收進展的影響。針對可能發生的洪澇降雨導致農田積水、作物因災倒伏、機具供給局部緊張等緊急情況,制定農機化防災救災應急預案,補齊應急救災能力短板。制定農機化防災救災應急預案,加強與周邊縣市和農機產銷企業的聯系,協調增加適用機具支援搶收。提早摸清烘干機械保有量及其分布情況,協調就近匹配烘干用機需求,保障已收稻谷安全入倉,減少霉變等產后損失。(記者劉勝、通訊員陳鵬宇、周雄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