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搭建新農直報平臺構建信貸直通網絡 讓“新農信貸直通車”開得快穩久

            “融資難、融資貴”是長期制約新型農業主體發展壯大的主要痛點。搭建新農直報平臺,構建信貸直通網絡,不僅是一項紓解新型農業主體融資困難的業務工作,更是探索金融支農長效機制的創新之舉。如何讓“新農信貸直通車”開得快、穩、久?7月13日至14日,在漢舉辦的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專題培訓班上,業內人士各抒己見。

            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副司長王衍表示,申報貸款主體融資需求較急,相關部門要提高每個環節的工作效率。除授信率和辦結率,還要重視響應率,對經營主體的訴求第一時間進行受理、給予反饋。一些互聯網金融產品中推出“秒貸”概念,值得學習和借鑒。經營主體融資需求一般集中在秋收之后、春耕之前,可抓住關鍵農時,提前對接客戶,避免出現申請扎堆的情況。

            風險高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難的主要原因。把控好信貸直通業務的風險,才能把好事真正辦好。

            記者了解到,“新農信貸直通車”分為申報、初審、審貸、反饋四個環節。初審主要審核主體身份真實性、信貸資金需求規模合理性、資金用途合規性,由農業農村部門完成。審貸則對通過初審并進行補充完善的主體信息進行復審,將復審后的有關數據信息進行整理,由省級農擔公司和合作銀行完成。數據的真實性是關鍵。

            省農業農村廳計財處負責人建議,加大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力度,包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名錄、農村經營性資產名錄、農業保險信息數據庫等,加快建立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用體系,提高數據質量,為防控信貸直通業務違約風險建立必要的預警管控機制。

            “建立長效機制,惠農舉措才能持續。”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長華介紹,目前,我省農業、郵儲、農擔已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定期協商解決在信貸直通合作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郵儲銀行湖北省分行創新產品服務,利用“移動展業”設備進村現場辦卡、收集審貸資料、簽署協議,有貸款需求的主體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貸款。(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新農直報平臺 信貸 直通網絡 型農業經營主體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