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武漢市漢南區出資5億元買斷漢洪高速通行權起步,如今,湖北“區間免費通行、政府統一支付”的高速公路增至6條。當地政府在算大賬后頻頻出手買單,不僅增強群眾獲得感,也成為當地發展環境的新亮點。
“滴”的一聲,ETC通道欄桿抬起,屏幕顯示:收費0元。
8月11日8時許,27歲的李超齊開著私家車,輕松駛過武漢新洲施崗收費站,他每天往返施崗與汪集之間,省錢30元。該站自4月28日起與陽邏、汪集收費站區間免費通行。
走高速需付費,這一正常的邏輯開始因由政府買單、司機免費所打破。
2009年9月起,漢洪高速(沌口-紗帽段)首開先河,區間免費通行。至今,湖北“區間免費通行、政府統一支付”的高速公路增至6條,分布在武漢新城區及十堰城區。
荊楚大地,區間免費高速為何越來越多,群眾、企業和政府如何看待,施行后效果如何?
“驚人”之舉為哪般
2009年5月28日,漢洪高速公路武漢至漢南段開通。漢南區出資5億元買斷此路通行權,往返沌口、漢南的車輛不收費,成為全省首段免費高速公路。
2016年7月、2017年10月,蔡甸區、黃陂區同出此招,漢蔡、岱黃高速分別加入區間免費的行列。今年,福銀高速十堰部分路段開始免費。隨后,烏金收費站加入漢洪高速區間免費,新洲的陽邏、施崗、汪集三站也加入。
12年前,漢南區財政收入僅10億元,何以要出“天價”買路?
要致富,須修路。當時的漢南區決策者對媒體稱,漢南是武漢6個新城區中唯一不與中心城區接壤,到市區至少要“借道”蔡甸及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且途中有多處收費站。直線距離僅15公里,但進城一個來回往往需要一天,多個數億元的大項目也因交通問題花落別家。
自己修直通路需投資12億元,還需數年時間。權衡利弊后,漢南區出資購買道路通行權,大幅降低漢南的商務成本。決策者認為,交通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引流者”和區域發展的“先行官”,長遠獲益遠遠不止這5億元。
感同身受的還有黃陂區。14年前的灄口開發區(今盤龍城開發區)因收費站成為“圍城”,企業商務成本增加,每月都有一批投資項目談判破裂。
2007年10月,黃陂拿出價值1億元的土地,換得岱黃高速府河收費站北移3.1公里,為盤龍城開發區解圍,隨后,包括香港南益集團等企業紛至沓來,盤龍城地價迅速上升。輿論驚呼:移一座收費站,救活一座城。
新洲,離武漢市中心最遠的新城區。“本來計劃今年‘五一’后開始免費,結果被領導批評‘搞慢了’!”新洲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陳世雄說,高速免費通行是新洲確定的今年“為民辦實事”事項之一。
目前,新洲正在全力打造“四區一高地”,包括以陽邏國際港核心的航運物流產業集群、以雙柳為核心的航空航天產業集群等,但陽邏、雙柳與新洲城區邾城這個“鐵三角”間沒有快速路連接。
而今,陽邏、施崗、汪集區間免費高速,補齊了影響新洲區域發展的這一交通短板,新洲交通“內循環”由此打通。
獲得感滿滿,多方齊叫好
武漢繞城高速施崗收費站,大小車輛次第通過。來回疏導車流的湖北聯交投施崗管理所所長周文說,上下班高峰期到汪集方向的小車猛增。
車流量大增,與區間免費高速有關。李超齊是眾多家住新洲城區、陽邏上班的開車族之一。“原來開車走新施大道到陽邏需1小時左右,現在從汪集上高速施崗下高速,只需要一刻鐘左右,而且免費,省時省力省錢。”李超齊一臉興奮地說,一些住在武漢中心城區的朋友經常開車去汪集喝雞湯。
離新洲400多公里的十堰市,家住張灣區的劉莉每個工作日開車免費通過福銀高速十堰東收費站。“自從改走高速公路上下班,每天能多睡半小時。”劉莉的喜悅,來自今年2月1日十堰城區高速“區間免費通行、政府統一支付”政策實施,涉及十堰東、十堰西、張灣3個收費站。十堰,也由此成為湖北首個開通高速區間免費通行的地級市。
數據顯示,高速區間免費3個月來,施崗、陽邏收費站日均車流量分別增長4倍、3.4倍。湖北交投襄陽運營公司統計,近6個月來十堰區間享受免費通行的車輛已突破31萬輛,平均日免車輛2000余輛次,在群眾降低出行成本的同時,還緩解了城區的交通擁堵。
最有獲得感的,是運輸成本下降的企業。
行駛在平穩的漢洪高速上,鄂AHF600大卡車裝載著6臺嶄新的東風本田轎車,從武漢經開區行駛到漢南紗帽中南物流配送公司的倉庫。
武漢中南物流配送公司,東風本田承運商之一。前不久,該公司投資超1億元在漢南區買地建倉庫。對物流運價敏感的公司副總陳稚芳掰著指頭算賬:單趟節省35元,僅貨車公司一年節省成本50多萬元。
與陳稚芳有相同感受的,還有上海盛鑫紡織物資(武漢)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峻。這個為東風本田生產汽車隔音棉等內飾材料的公司,離剛開通免費高速的烏金收費站僅5公里,公司貨車每年往返漢洪高速1100余次。“這個政策好,政府有魄力。”上海人葉峻感嘆,一條免費高速路,讓漢南區每天不一樣。
漢洪高速漢南段12年免費效應顯著。省聯交投數據顯示,僅漢洪高速小軍山、漢南收費站“點對點”區間免費流量日均達1.8萬臺,較2009年增長近5倍。武漢經開區(漢南區)城鄉建設局副局長何靜說,區間免費高速,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紅利,也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漢南。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這段免費高速成為漢南區招商引資“金招牌”,漢南目前已崛起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港口物流園、通用航空及衛星產業園、智慧生態城、武漢市智慧農業科技示范園等10多個大型園區,農業、旅游、房地產等產業也蓬勃發展。
算大賬,“免費之路”將越走越寬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東西湖區正籌劃“買斷”硚孝高速相關區間通行權,讓全區更加“抱緊”武漢城區。
政府踴躍為高速通行費買單,展示出其著眼全局的通盤考慮。
經濟實力逐年增強,是政府頻頻出手買單的硬支撐。數據顯示,2020年黃陂區、新洲區的GDP分別為1013.28億元、888.57億元,分居武漢新城區前兩位。
實踐證明,這是一筆劃算的“買賣”。數據顯示,2009年漢南區的GDP近45億元,在被武漢經開區托管前的2013年,這一指標超過100億元。顯然,在這份經濟成績單中,高速免費是“功臣”之一。目前,武漢經開區(漢南區)有近3萬家企業,成為武漢聚集外籍技術人才最多的區域。
2017年,黃陂區為岱黃高速買單時GDP為685億元,到2020年已突破千億大關。
“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在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陶德馨看來,免費高速即政府的激勵措施之一,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通過“算大賬”可看到,它既是優化營商環境、招商引資,帶動區域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便利群眾出行,讓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具體體現,可以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可以預見,今后免費高速路會越來越多。”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認為,物流成本是企業投資的重要考量,而為高速買單,成為當地改善交通環境的重要內容,體現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也促進企業降本增效。(記者 戴輝 通訊員 徐杰 實習生 沈鵬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