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作為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南海著眼人民群眾的需求,開啟一場高標準建設、精細化管養的農村“廁所革命”。
目前,南海已累計改成衛生戶廁24萬余戶,新建改建村(居)公廁1865座,完成“文明示范公廁”建設任務共24座,農村公廁分布均衡,基本符合“每個自然村按實際需求建設1個公廁”的要求,滿足了周邊市民群眾的使用需求。其中,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100%,廁所糞污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達100%,鄉村旅游區(點)等其他旅游接待場所廁所100%達到A級以上標準。這三個百分百的背后意味著南海人居環境的蝶變。
農村廁所改造后媲美城市星級公廁
桂城街道疊北社區面積約2.63平方公里,下轄6個經濟社和2個住宅新區,人口約3萬人,其中流動人口有1.6萬多,轄區工廠企業有500多家。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加上有紡織、汽車銷售等產業支撐,疊北成為南海最早發展起來的富裕村之一。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疊北社區對自身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飽受詬病的農村公廁納入了改造日程。“我們疊北社區共有10座公廁,基本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建成的老式簡陋公廁,外墻脫落,便池更是槽坑式的,異味大、衛生不達標。”疊北社區居委會委員孔德志介紹,農村公廁環境大大影響了游客的體驗。
2019年,疊北社區以千燈湖公廁為參照標準,啟動農村“廁所革命”。8月18日下午,記者參觀了疊北社區最早改造的一間示范性公廁——疊北市場東公廁。
2019年,該社區投入約57萬元,對這間只有60平方米的公廁進行擴建。改造后的公廁環境舒適美觀,媲美城市星級公廁,得到了周邊居民的交口稱贊。該公廁安裝了各種智能清潔設備,在男廁一邊的入口處,是兩個自動噴淋的洗手池;進入后便是四個自動感應的小便池,旁邊還有四個坑位,全部安裝了隔門。屋頂采用透光通風設計,幾盞碩大的圓形吸頂燈一到夜幕降臨便自動開啟。
鎮街村居掀起“廁所革命”熱潮
七鎮街均以高標準建設一批市政公廁,硬件設施配備完善,管理上實現“一廁一人”專人管理,日常保潔工作到位,硬件設施與保潔管理一直處于較高水平。
去年,桂城按照“新建一批各類公廁、提升一批現有公廁、打造一批示范公廁”的目標,計劃新建23間農村公廁,目前已完成了16間。
2018年,西樵鎮投入200余萬元進行公廁改造,重建公共廁所1座,改造公共廁所14座,改造公廁主要分布在官山城區各個人流密集點和景區出入口。
2019年,獅山鎮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進行農村公廁改造,以點帶面的方式要求各示范村、示范項目先行先試形成改造示范,再逐步覆蓋到64個農村社區,當年獅山全鎮完成191座公廁改造。2020年,獅山再次投入4500多萬元,新建、改造公廁200多座。獅山現有農村公廁599座,基本實現了農村全覆蓋。
2020年,九江鎮嚴格按照“一村一示范公廁”的總目標,全面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截至今年8月13日,全鎮已完成129座公廁的提升改造,完成率96.27%,余下公廁改造預計在今年內全部完成。
高標準建設各村居均有文明公廁
“廁所革命”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
“廁所革命”邁入深水區以來,南海繼續加碼,提出要提升農村公廁規劃建設水平、科技環保水平,確定從2019年開始用兩年時間新建改建農村公廁、鄉村旅游區公共廁所等384座。同時出臺《2019年佛山市南海區鄉村振興建設專項資金扶持方案》,提出區財政出資3.5億元,鎮街、村居出資3.7億元,優先建設農村廁所。
去年,南海10條鄉村振興特色精品示范村和區3個鄉村振興連片示范區創建的村(居),均高標準建設至少1座嶺南特色的文明公廁,樹立了如獅山招大社區、九江下西社區等一批改廁先進典型。到去年底,南海全區建成文明示范公廁24座,各村居均有1座文明公廁。
推進村居公廁改造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南海農村“廁所革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文/珠江時報記者王方亞通訊員林松青官敏瑩何家儀)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