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骨干員工選擇融入南沙,扎根南沙。”公司總部落地南沙三年,廣州通則康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姜漢對公司的發展躊躇滿志。
初到南沙,企業首先要招才引才。在南沙香江國際科創中心,姜漢介紹,這家致力于4G/5G泛物聯網終端及系統設備的高科技企業,現已集聚120多人。“營收將保持每年30%左右的增長,搶下了全球12%的FWACPE的市場份額,目前在國內5GCPE市場中份額第一。
企業發展局面逐步被打開,源于南沙謀劃更大的數字經濟棋局。更茂盛的企業叢林,從小馬智行、云從科技到現在集聚300多家人工智能企業;更堅實的科研力量,南沙科學城等重大平臺,全球IPv6測試中心廣州實驗室等科研機構落地建設;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國家級自動駕駛與智慧交通示范區持續發力。
競逐“數智”之城,南沙的產城邏輯逐漸清晰:以產興城、以人強產、以城聚人。在南沙“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全面推進數字南沙建設,爭創國際一流智慧城區典范”被列為單章。南沙提出,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強大的賦能使能價值,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提升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的國際影響力,加快建設大灣區數字經濟示范區。
潮起
搶跑數字經濟“新賽道”
兩個月,對于一家企業意味著什么?
人工智能企業小馬智行,總部落戶南沙的兩個月,成功上路了全國第一支城區運營白天黑夜全場景無人駕駛車隊。
一年,對于一個區域意味著什么?
南沙,在一年的時間,集聚小馬智行、亞信、云從科技、零氪醫療、同盾科技等130多家人工智能知名企業和人才團隊。
從“結繩記事”到“文以載道”,從“電子計算”到“數據建模”,數字一直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如今,以互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革命正前所未有地重構經濟發展新圖景。珠江畔的南沙,敏銳地意識到,數字經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競逐數字經濟新賽道,全國各地幾乎在同一起跑線起跑。這場高段位的數字經濟之爭,南沙怎么跑?
應用場景,更開放;科技支撐,更硬核;產業賦能,更突顯。南沙數字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路徑,豐富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加強數字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南沙產業轉型升級。
宣布區內全域開放智能網聯測試道路,成為目前國內面積最大的全域開放測試地區之一;建設全國“首個城市AI圖書館”;南沙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領域的開放,讓“AI+智慧城市”初具雛形。
南沙區工信局信息發展處處長劉成介紹,南沙港四期5G智慧港口,打造全球首個綜合運用5G、人工智能、北斗導航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全自動化碼頭。傳統的港口,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的新載體。
去年7月,2020全球IPv6下一代互聯網峰會在南沙開幕,由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中心建立的全球IPv6測試中心廣州實驗室落戶南沙。實驗室專注于IPv6測試標準制定、測試平臺搭建,一致性、互通性、自動化及性能等測試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同時面向全球產業界提供第三方權威測試及認證服務,彰顯南沙發力數字經濟的決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建設IPv6根節點,開發基于IPv6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對南沙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在危機中育新機,2020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數字化服務更廣泛地走進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南沙以非常之舉,解發展之困。
2020年8月,南沙發布數字新基建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聚焦實施信息基礎設施、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智慧充電設施五大專項工程,實施數字新基建20條,以期在全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自貿區經驗,打造全國數字新基建典范。
從頂層設計到產業載體,南沙已搶先一步發力數字經濟新賽道。
換擋
精準招商強化數字經濟產業鏈
發力數字經濟,是南沙搶抓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載體和重要抓手。南沙如何圍繞數字經濟構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
從數字經濟的招商邏輯可以看出端倪。南沙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南沙數字經濟產業招商正圍繞著“點、線、面”三個階段進行探索布局。從引進數字經濟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再到依托早期引進的頭部企業形成關建領域鏈條,最后聚焦平臺建設,如產業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場景平臺。
在數字經濟產業的探索期,南沙狠抓重點,引進多家數字經濟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例如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云從科技、國內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中金資本領投專注于分布數據的巨杉數據、跨境出口平臺易網科技,這些行業頭部企業扎根南沙,集聚人才和資本,形成的區域閃光點,為南沙后續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當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具體方向已初現雛形,南沙依托早期引進的頭部企業,迅速深耕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大數據、游戲、互聯網經濟等數字經濟細分領域布局。
廣州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已有超過40輛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在南沙中心城區試點開展商業化出行服務,并計劃在今年內啟動跨市貨運線路運營。
2020年底揭牌的華為(南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已在半年時間內,為暗物智能科技、中科智城等28家區內企業提供云計算、云存儲、工業互聯網等服務。
根據南沙“十四五”規劃綱要,未來南沙將全力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壯大人工智能、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下一代通信、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數字產業規模。
南沙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南沙將邁入“由線成面”的第三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南沙將更加聚焦平臺建設:一是加快推進數字谷、慶盛等片區開發;二是投建一批科創園區,形成創新創業載體;三是搭建公共服務平臺,降低企業研發成本;四是完善產業子基金,推動金融要素為科技企業賦能;五是進一步開放應用場景,讓數字經濟企業在南沙有所為、有可為。[page]
初心
智慧城區打造未來城市典范
開館半年多來,人臉識別通行全館、機器人自助還書、VR眼鏡個性化服務,南沙區新圖書館讓當地居民領略了新科技在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中的多彩魅力。
這是南沙打造的全國首座AI圖書館,代表著南沙打造“數智”之城的初心,讓數字經濟拓展和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層次需求。
晚上7點剛過,南沙萬達廣場三號門對面的一盞路燈應聲亮起。這盞由廣州中國科學院軟件應用技術研究所投放的智慧路燈,連同南沙區其他三萬多盞路燈,接入了年初上線的全國首個智慧路燈統一監管平臺,亮燈率、開關狀態、耗電量等精細數據實時更新。
這也掀開了南沙智慧城市建設的一角,“一盞路燈”是“城市大腦”的一部分。南沙區政數局信息化建設和政務數據管理處負責人吳建法介紹,南沙“城市大腦”以城市泛在感知設備為“五官”,以通信傳輸網絡為“神經”,打通了區內20多個重要業務系統和廣州市數據中心,實現了政務、互聯網數據的匯聚和融合。目前結構化政務數據超過12.8億條,接入超過8萬個物聯網設備。
得益于“城市大腦”的基礎架構、數據及能力,南沙區在2020年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時,僅用72小時就上線了廣州市第一個區級疫情防控指揮系統,為疫情研判分析、復工復產、資源調配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并入選了國家工信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課大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名錄。
治理更智慧,人民更滿意,是永恒的主題。未來,南沙區“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樣是企業、群眾的辦事需求,充分發揮“數字政府”優勢,讓服務更均等、更可及、更暖心。
吳建法介紹,通過建設南沙區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打造自貿區企業專屬網頁,實現南沙政務服務的資源整合、流程優化、數據共享。2021年上半年,企業兌現政策資金達11.1億元。其中,企業專屬網頁入選商務部全國“最佳實踐案例”。
隨著地鐵18號線首通段開通日期臨近,南沙打造的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加快成形。南沙正緊鑼密鼓地制定地鐵4號線和18號線的公共交通銜接方案。其中蕉門站和橫瀝站之間將建設智能網聯智慧公交示范段,在兩站之間開通具有智能網聯功能的智慧公交車,車輛可完全由L4級無人駕駛系統操控。
競逐“數智”之城,南沙謀變背后,不僅是對自身產業轉型的迫切需求,也為了新區城市建設能級提升。南沙正走出一條未來城市產城人融合發展的路徑,為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作出有益探索。
廣州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莫璐怡仍然記得,她與南沙的第一次接觸,是2018年初來到小馬智行時所參與的首次無人車試乘體驗。這次接觸開啟了她在南沙延續至今的工作生涯。莫璐怡說,在南沙,仿佛看見了未來城市的樣子。(撰文:柳時強南宣)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