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天津市救助業務系統上線 實現線上線下政策快速找人

            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是全面小康后解決城市相對貧困問題的重要任務,是防范社會救助漏底風險的重要手段。天津市民政系統瞄定全面小康后困難群體需求從生活有保障向幫扶有品質轉變的特點,積極推動建設全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建設,做到及時發現、精準救助、綜合幫扶,切實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目前,我市已完成醫療救助、失業人員、殘疾人等信息匯總,已向民政部上傳16.02萬條低收入人口數據。

            救助業務系統今日上線

            天津市整合“金民工程”救助業務系統、天津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和天津“救急難”信息系統優勢,初步構筑完成天津市低收入人口信息監測平臺。積極推動“金民工程”救助業務系統“本地化”改造,組織全市32個鄉鎮(街道)開展業務系統多輪測試,進一步完善業務使用功能。“金民工程”救助業務系統于今日在全市正式上線試運行。

            同時,依托天津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二期建設方案,著眼全市社會救助8+1救助體系格局,推進建設部門協同、信息共享、無縫銜接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庫。通過健全完善異地業務辦理、返貧監測預警、移動應用服務、支出型信息查詢等7個功能模塊,實現困難群眾主動發現、動態更新、預警處置。

            依托天津社會救助信息系統和天津“救急難”平臺,本市民政系統先后完成對現有低保、特困人員和低保邊緣家庭、支出型困難人口基礎信息梳理匯總。積極推動將政府部門、群團組織等開展救助幫扶的各類信息統一匯集。目前,我市已完成醫療救助、失業人員、殘疾人等信息匯總,已向民政部上傳16.02萬條低收入人口數據。

            下放審核權限提升效率

            本市民政系統加大低收入人口排查力度,結合“走家入戶送溫暖、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組織走訪排查困難群眾。主動向社會公布市、區、街鄉鎮三級困難群眾求助熱線,將“我求助”事項納入12345政府服務熱線,廣泛宣傳天津救急難“社會救助直通車”微信碼,加大困難群眾排查力度。通過完善低收入人口認定政策與程序,規范低保、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人口確認流程,加大救助力度,提高低收入人口數據收集質量,充實基礎資料。同時,加大基層賦權增能,全面鋪開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街鄉鎮改革,精簡審核確認程序,依托“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就近受理、全城協辦”機制,實施急難型救助24小時落地等一攬子措施,第一時間紓解突發困難,有效預防臨時遇困家庭陷入致貧返貧窘境。

            9453名困難群眾納入保障

            市民政局運用2019年以來天津民政“筑基”工程入戶357萬戶家庭的大數據分析成果,聚焦政策邊緣戶和分散供養特困對象中的重殘重病人員,將疫情期間推行的“早看窗簾、晚看燈”“敲敲門、拍拍窗”老街坊探望模式,融入“走家入戶送溫暖、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組織街鄉鎮干部和社區網格員帶領樓門棟長、村民小組長和志愿者,入戶走訪3.97萬戶困難家庭,通過上門問需送政策,主動找到特殊困難群體,讓“沉默少數”打開房門、敞開心門,切身感到黨和政府救助政策的溫暖。通過入戶走訪,將9453名困難群眾及時納入常規保障范圍;發放臨時救助金1.06億元,救助4.19萬人次;發放“點球式”救助金845.06萬元,救助2703人次,有效防范了沖擊社會道德底線事件發生。

            下一步,市民政局將繼續加強推進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建設,把做好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暖民心工程,進一步細化困難群體常態化分類走訪機制,加快推進信息平臺建設,建立部門協同、信息共享、無縫銜接的工作機制,及時開展數據比對、信息共享、常態更新等工作,實現線上線下政策快速找人。(新報記者王晶)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救助業務系統 下放審核權限 失業人員 救助幫扶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