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塔一會兒“長出”飽滿的稻穗,一會兒“變身”五羊石像,一會兒“化身”掛滿碩果的大樹……9月23日晚,在廣州市慶祝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啟動儀式上,現場播放了廣州塔AR光影秀視頻,以城市地標為背景,綜合運用廣州塔、一江兩岸燈光效果,借助AR技術展現了廣州風吹稻浪、果蔬飄香、高科技新農業的豐收畫卷,“點燃”了全城共慶豐收的熱情。
隨著第四個農民豐收節的到來,廣州也是一派“豐”景。從9月23日至10月8日,廣州將舉辦“1+10+N”活動,即1個廣州市慶祝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大會主會場、10個區分會場、N個鎮(街)慶祝活動,從廣州塔、花城廣場到各區、鎮村,農民、市民將共同歡度農民豐收節。
11區發布強農惠農措施
“1+10+N”活動連續16天精彩不斷
“農業的現代化離不開農業機械化!希望從事農業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新選擇、新時尚。”農民是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主角,啟動儀式上,90后“農二代”、廣州石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機手沈燕芬分享了她響應鄉村振興的政策號召,回鄉開農機的故事。回到家鄉,她的目標是未來為農戶提供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的“一條龍”服務。
村里迎來年輕人,是長期以來廣州對“三農”工作的重視。一直以來,廣州把鄉村作為國際大都市的稀缺資源和城市綜合功能的重要承載地,把美麗鄉村打造成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空間。
啟動儀式上,廣州市11區紛紛發布了強農惠農政策措施大禮包,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增城將增設10億元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扶持百家農業專業合作社,開展千名農業人才培訓,打造全域新鄉村示范帶;從化將持續深化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用足用好土地綜合整治全國試點政策,奮力建設全國、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黃埔將出臺現代農業十條、鄉村振興十條,大力發展都市農業、現代種業等特色農業……
政策引導下,越來越多的資源向農村涌動。
儀式現場,中國銀行廣州分行行長、聯農帶農企業代表馮伯仲表示,近年來,廣州中行就引金融“活水”共繪鄉村振興美好畫卷,例如廣州中行加大了“三農”領域貸款投放,今年截至8月底涉農貸款余額突破280億元,增幅約20%。
農民的喜悅也將為全市群眾共享。
隨著廣州市慶祝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正式啟動,從9月23日至10月8日,廣州將舉辦“1+10+N”活動,活動舉辦地從市中心到鄉間,體現了城鄉融合,讓農民、市民共享豐收喜悅。在活動形式上,廣州將線下舉辦花城農園展覽、各區系列慶祝活動,線上開展城市農業公園打卡、征文活動、短視頻征集等活動,全方位提升今年農民豐收節的參與感。
農民分享“致富經”
廣州鄉村振興實現“三連冠”
廣州的“戰略空間”,在希望的田野上。目前,廣州正積極推動“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近三年在全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均居珠三角片區第一,實現“三連冠”。
去年廣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速創近26年新高,今年廣州市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成立,在此基礎上,廣州對鄉村振興工作提出了新目標,也跨入了新階段——從立足全省到放眼全國,勇當全省鄉村振興邁進全國第一方陣的排頭兵。
今年以來,廣州依舊保持迅猛之勢。市本級財政安排鄉村振興預算165.5億元,同比增長8%。2021年上半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0.3億元,同比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萬元,同比增長16%。
亮眼數據的背后是一個個農民富起來的故事。
“合作社成立后,我們通過聯合生產、規模經營,可以有效地將分散的資金、勞動力、土地和市場組織起來,解決了市場‘小農戶’和‘大市場’的對接和適應問題,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目的。”啟動儀式上,白云區沙田檸檬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社長馮冠杰分享了廣州農民的“致富經”。
為在推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上打開新局面,今年廣州穩步推進農業重大項目建設,新增設施農業面積約9000畝,第一產業投資額同比增長79.4%,水果、水產品等農產品產量同比大幅提升,農民朋友喜獲豐收。早稻播種面積增幅全省最大,生豬出欄同比增長118%,荔枝銷售實現逆市量價齊升,實實在在為荔農辦實事,獲省“優質政務服務獎”頒獎。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廣州將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加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
“今年我們一共種植了30400畝水稻,其中早稻和中稻面積17050畝,畝產量和畝利潤比往年均提高了7%左右。”廣州竣聯農業有限公司種糧能手代表譚增偉感嘆,他們通過與羅錫文院士團隊合作,實現了水稻生產“全程托管服務”的機械化作業方式,深深體會到什么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譚增偉的體會,源于廣州在產業的注入與提升上下功夫,創新推動功能型農業產業園,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全力以赴抓好糧食生產和“菜籃子”產品有效供給,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科技賦能和改革創新,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同時,廣州在鄉村的宜居度、競爭力和吸引力上做提升,在鄉村城鎮體系優化上求突破,在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傳承和弘揚嶺南特色優秀傳統文化上見真效,進一步強化廣州生態屏障,彰顯嶺南文化特色、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繼續向農業、農村、農民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
廣州正持續推動各種資源要素和積極因素向“三農”傾斜,改革推進大灣區“菜籃子”工程,把鄉村打造成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空間,走出一條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南方日報記者傅鵬通訊員穗農宣)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