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湖州首創工業碳效碼成“雙碳”推廣應用模板 可節約用能3.2萬噸標煤

            記者從市經信局獲悉,全省工業碳效碼場景應用日前正式上線。隨著全省4.2萬多家接入該場景,未來11個地市區域、重點行業實現碳監測,這也標志著我市首創的工業碳效碼正式成為全省“雙碳”推廣應用模板。

            作為全省第一個工業碳效智能對標改革(“碳效碼”)試點市,湖州市今年2月率先在長興縣開展探索試點,在全國首創工業碳效碼。以數字化理念為引領,系統拆解工業企業碳排放“測、算、評、治”等關鍵環節,湖州市建立全國首個工業碳平臺。

            我市還首創碳效智能對標體系,開展企業碳排放水平、利用效率、中和情況“三大對標”,形成統一標識(即工業碳效碼),并將碳效碼與企業碼平臺融合,使碳效碼在企業碼中“一碼了然”。目前,湖州381個行業3700余家規上企業實現賦碼全覆蓋,工業碳效碼已納入“畝均論英雄”“綠色工廠星級管理”評價體系。

            “依托工業碳效碼,我們對高碳企業開展節能診斷服務,制訂降碳減量計劃,推動實施綠色技改項目。”市經信局介紹,目前全市已完成73個綠色技改項目,預計可節約用能3.2萬噸標煤。通過推廣應用工業碳效碼,“綠電交易”得到提升,促進綠色金融產品開發,目前已累計為企業爭取綠色金融貸款授信額度13.4億元,并形成了碳效評價結果五大應用,推動產業低碳轉型和企業自主減碳同頻共振。

            “工業碳效碼的落地,給我們一線管理部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不少區縣經濟部門認為,工業碳效碼場景應用匯聚了碳排放量、碳排放強度、能耗總量、能耗強度四大核心指標,匯總了以往各個口徑的數據,為企業繪制立體“碳畫像”對于推進綠色減排作用明顯。

            業內人員稱,工業碳效碼全省推廣后,預計全省每年可降碳500萬噸以上,相當于20萬畝森林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記者 邵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工業碳效碼 雙碳 節約用能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