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在昆明如期召開。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的腳步從未停歇。三天前,中國發布《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向世界展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念、舉措和成效,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跨越千里之外的東海之濱寧波,在亞熱帶氣候、四明山-天明山陸域綠色屏障和“一港兩灣”濱海藍色屏障加持下,從頂層設計到實施一批批重大保護工程,從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到教師、醫生、老人、孩童,正合力譜寫一曲曲山海共鄰,守護多樣家園的生態之歌。
生物多樣性保護大數據,看過來
寧波市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孕育著豐富而獨特的生物及自然生態系統。全市森林面積達665.01萬畝,森林覆蓋率保持在48%左右。市域內植物種類繁多,現有植物2183種,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較為豐富,共有陸生脊椎動物546種,其中,兩棲類31種,爬行類41種,鳥類425種,獸類49種。
寧波市眾多的海灣、島嶼及巖礁周圍淺海和潮間帶為海洋生物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場所。海洋生物資源有魚類440種、蝦類121種、蟹類240種、頭足類81種、貝類175種、藻類275種。
全市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計5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有中華水韭、南方紅豆杉、銀縷梅、象鼻蘭等4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金錢松等47種。全市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計7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云豹、黑麂、黑鸛、白頸長尾雉、黑臉琵鷺、鎮海棘螈、中華鳳頭鷗等16種;國家二級保護的動物有穿山甲、河麂、鴛鴦、勺雞等63種。寧波是浙江省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域。
讓珍稀野生動植物“出圈”
寧波市棲息著一批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鎮海棘螈為寧波市獨有,鎮海棘螈數量極少,野生種群數量不超過六百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極度瀕危物種。
為了挽救該物種,寧波市建立保護區,開展系統科學的保護和研究,成功開展人工繁育近千尾。目前該物種野外群已趨于穩定,保護取得積極效果。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鳳頭燕鷗是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極危物種,象山韭山列島自然保護區是中華鳳頭燕鷗在全世界范圍內為數不多的幾處繁殖地之一。
2013年3月,保護區聯合浙江自然博物館、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在鐵墩島上開展了極危鳥類中華鳳頭燕鷗監測與招引項目,這是國內首個人工引導干預鳥類選擇繁殖地試驗,利用假鳥和鳥聲回放手段,吸引中華鳳頭燕鷗及其伴群大鳳頭燕鷗在此棲息并繁殖,以重建并復壯中華鳳頭燕鷗的繁殖種群,目前這一原來被估計全球少于50只極危鳥類數量也已經150只左右。
為多樣生物留足生存空間
寧波市獨特的陸域及海洋自然生態環境,為保護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留足生存空間。寧波市已建立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功能多樣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截至目前,寧波市已經建立28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27個,保護區類型涵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海洋公園(海洋特別保護區)等,不僅有陸域,也有海域的。
杭州灣國家級濕地公園位于我國濱海濕地的南北分界線上,是中國八大鹽堿濕地之一,屬于典型的近海與海岸濕地生態系統,是我國東部大陸海岸冬季水鳥最富集的地區之一,也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和世界瀕危物種黑嘴鷗、黑臉琵鷺和卷羽鵜鶘的重要越冬地與遷徙停歇地,生態區位十分重要。通過建立國家級濕地公園,濕地鳥類資源得到較好保護,目前杭州灣濕地已發現鳥類303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鳥類33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國受威脅鳥類名錄的鳥類16種。
打造多樣生物管護寧波機制
劃定并嚴管生態環境空間,是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2003年以來,寧波市先后開展了環境功能區劃、生態保護紅線、“三線一單”等環境空間區劃的劃定和實施。其中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3139.40平方公里,占海域總面積的37.6%;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1670.4平方公里,占全市陸域面積為17.1%。
寧波市生態保護紅線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加強生物資源的保護,將人類干擾程度降到最低。除此之外,2014年以來,寧波市啟動漁場修復振興暨“一打三整治”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涉漁“三無”船舶及其他各類非法行為,整治“船證不符”捕撈漁船和漁運船,整治禁用漁具,整治海洋環境污染。
1995年起,浙江全面實施伏季休漁制度,規定每年四個月以上的禁漁期,并加強伏季休漁執法監管,維護伏季休漁秩序,保護海洋漁業資源。2017年以來,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部門聯合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監督范圍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擴展為全部自然保護地,有力地保障自然保護地內野生動植物種群的保持和恢復。
為進一步了解寧波生物多樣性情況,2020年起,寧波市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工作,目前已經完成韭山列島、漁山列島、杭州灣濕地公園等重點自然保護地調查,慈溪市、象山縣、杭州灣新區和四明山區域全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正在進行中,調查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目前已發現家鴉和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秤錘樹等浙江新記錄種。
增殖放流涵養海洋
科學開展增殖放流,是恢復重要漁業資源種群數量和水生生物資源的重要途徑。
近五年,全市各級共投入增殖放流資金7700多萬元,分別在南韭山、象山港、姚江等水域,放流大黃魚、曼氏無針烏賊、黑鯛、黃姑魚、中國對蝦、日本對蝦、淡水鰱、鳙、鯽等共計51.75多億尾(顆),為修復東海海域暨象山港海洋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水生生物的多樣性,提高漁業資源生態保護意識和經濟效益,推動海洋漁業產業綠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寧波市大力推進以人工魚礁為重點的海洋牧場建設,象山漁山列島成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通過一系列的生態修復措施,漁業資源更加豐富,黑鯛、曼氏無針烏賊、海蜇、三疣梭子蟹、日本對蝦、厚殼貽貝、真鯛、鱸魚等多個品種數量大幅上升。
共建綠色和諧家園
如今,保護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全社會參與的事業,人們認識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愿、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不斷增強。寧波市圍繞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開展主題活動,今年串聯“愛鳥周”“生物多樣性日”“世界海洋日”“全國海洋宣傳日”等重要節日,以“走進自然、貼近生物多樣性”為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系列宣傳活動。
今年5月19日,寧波市在海曙區龍觀鄉舉行生物多樣性日宣傳主會場活動,通過生物多樣性現場主題宣傳、現場體驗生物多樣性調查以及生物多樣性知識線上有獎答題等活動,在向公眾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同時,積極組織發動公眾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依托四明山區域豐富的生態資源,啟動海曙區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建設項目,這是我市首個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建設項目。(馮瑄 陳曉眾 李虹 柳俊俏)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