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宣布,其渤海油田墾利16-1油田“新優快”鉆完井試點項目12日圓滿收官,通過管理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鉆完井作業效率提升58%,近海高效環保鉆完井、大位移井等多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渤海“低、邊、稠”等一批原本不具備經濟開發性的儲量從此實現了高效開發。
中國海油介紹,鉆完井工程是油田開發的重要環節,其成本通常占到海洋石油開發投資的40%左右。“十四五”期間,渤海油田原油增量將占國內增量的50%以上,但其中不少儲量屬于難以動用的“邊、小、碎、深”邊際儲量。2021年初,中國海油以墾利16-1油田為試點開啟“新優快”創新工程,助力渤海油田上產4000萬噸。
中國海油“新優快”聯合項目組經理馬英文表示,“新優快”試點項目聚焦海上“低、邊、稠”油田勘探開發難題并成功“突圍”,可使渤海邊際油田在2025年實現增產200萬噸。
此次試點的23口井最大水垂比達3.17,達到了國際公認的最難范圍,并且存在垂深淺、斷層多、返砂難、摩阻高、扭矩大等難點。項目組通過“一體化共建”,聯合開展6項關鍵技術專題研究,攻克了鉆具易粘卡、漏失風險高、套管難到位、防砂充填風險高等7項難題,形成了渤海新近系極疏松地層大位移井鉆完井技術體系,全部實現安全高效鉆完井,為遠距離邊際油田開發提供了保障。
在實施過程中,項目組創新運用井口系統高效安裝技術、井眼瘦身提速技術、強攻擊四刀翼鉆頭等優快鉆完井工具系列技術、數字化鉆完井實時決策指揮系統技術、窄間距雙船對打技術等23項新技術,實施地質、工程、生產全流程一體化協同管理,5次打破我國海上鉆完井紀錄,使工期從設計天數462天降至192天,全面實現了“提速、提質、提產、提效”目標,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優快”模式。該系列技術推廣后,可使一大批原本不具備經濟開發性的油氣儲量得到有效開發。
據悉,渤海油田是我國最大的海上油田。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海油開展了三次“優快鉆井”提升行動,“一次優快”使渤海油田產量從200萬噸跨越到3000萬噸,“二次優快”使渤海油田實現3000萬噸穩產十年。(科技日報記者 瞿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