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通訊員 劉亞
“據氣象部門預報,今年18號臺風‘圓規’(熱帶風暴級)中心位于遂溪縣城東南方向約590公里南海海面上,預計風力達8級以上,在海南登陸。遂溪縣升級為臺風黃色預警信號,各單位加強值班值守,切實做好各項防御工作……”回想起10月12日前后來襲的強臺風“圓規”,廣州市越秀區駐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工作隊的隊長陳德立心有余悸。他說,12日上午收到遂縣樂民鎮應急辦發來的短信后,他立即查看臺風“圓規”的風向路線,意識到這是一場比剛過去的“獅子山”還要“狂”的強臺風。
陳德立隨即給鎮黨委書記譚彤煜打電話,譚彤煜此時正在海邊和村民們一道巡查海岸堤防情況。海風陣陣呼嘯,通話一次次被打斷,只聽到他說:“中午我不回來吃飯……下午要筑海堤……”風雨就是集結號,災情就是動員令。廣州市越秀區駐樂民鎮工作隊全體隊員得知筑海堤的任務,堅決表態,我們越秀人就是不怕難、敢擔當,全體參加!
駐樂民鎮工作隊在裝沙袋 通訊員供圖
12日下午2時,工作隊先行第一批到達海山村海埠段。他們在現場看到,受上波“獅子山”臺風影響,約50米海岸線堤坡遭破壞受損,面臨海水倒灌風險。
此時,鎮村黨員干部、“黨員志愿服務隊”“民兵應急排”等隊伍接連趕到,工作隊6名隊員迅速加入其中,成為鎮應急先鋒的成員,立即展開搶險救災行動。民兵把黨旗插在沙堆上,仿佛給每位搶險人員注入不竭的動力。隊員們和鎮黨員干部群眾一道,頂著灼灼烈日、冒著冽冽海風,挖沙、裝袋、搬運、送木、打樁,加固海堤,一鏟鏟、一步步、一袋袋逐步加固海堤,排除安全風險隱患。
工作隊長扛沙袋護堤 通訊員供圖
“龔科,你的手怎么出血了?”隊員黃琳問。“沒事,沒事,被鐵鍬刮到了。”龔林強繼續裝袋,沒停下手中活。“要不要包扎一下?”“不用了,小事,一會就好了。”他說完,抓了一把把沙子搓了下大姆指上流的血,又扛起一包沙袋。“山湖,剛才看你扛沙包時似乎扭了一下腰,現在繼續扛這么重沙袋行不行?”隊員們關心地問副隊長。“沒事的,這個沙袋我還是扛得起!”陳山湖回答。
當天下午,護堤現場搶險人員緊張而忙碌地展開護堤行動,扛沙、捆扎、裝沙,有序進行。看著忙碌的工作人員,群眾送來礦泉水,提振精氣神。全鎮各村支援隊伍分工不分家,齊上陣。在該鎮黨員干部的帶動和全體應急人員的齊心奮戰下,海堤岸得到加固,村民農田和蝦苗養殖基地得到保護,大家才放心地離開。
10月13日,臺風“圓規”登陸,工作隊馬不停蹄、分頭行動。副隊長兼墩文村第一書記陳山湖和工作隊隊員張彩柱在趕赴墩文村的Y160主干道上,發現有5棵桉樹倒伏橫垮馬路面,造成道路交通一度中斷。現場組織2名派出所干警和近10名群眾一起將倒伏的樹木挪入樹林中。
隊員們分別走訪破舊住房、低洼戶、漁民作業工棚、易澇點并做好防風防汛宣傳和轉移疏散動員工作;組織村委干部召開防風防汛工作會商會,做好應急救援準備;將越秀區應急管理局捐贈的應急包送給鎮應急辦、消防監督辦干部、隊員手中。
臺風“圓規”過去,樂民鎮黨政、黨群、工作隊以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精神,成功防御強臺風襲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力保護,“圓規”遠離而去,樂民鎮黨員群眾卻劃了一個齊心協力的“同心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