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大灣區有條件在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上走在前列

            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云

            本屆廣交會對跨境電商等新業態企業開放,為包括跨境電商企業在內的廣大中外企業創造更多新商機和新價值。“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無疑將成為拓展外貿增長空間的重要力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在新科技革命和貿易體系變革的背景下,廣交會必須推進變革和創新;而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外貿發展最重要的樞紐型區域,更有條件在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上走在前列。

            跨境電商成采購主體

            “這次廣交會對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新模式開放,大量國內跨境電商成為廣交會采購主體,這勢必會推動廣交會的形態和功能創新,也將推動內貿和外貿相互融合。”王一鳴表示,對外貿新業態企業開放,體現了廣交會對外貿新業態的重視,而外貿新業態也將改變廣交會的形態、流程和功能。

            王一鳴建議,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應該加強創新,包括制度與政策創新、新型信用體系建設以及數字安全體系建設等,一方面助力廣交會打造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臺,另一方面也更好服務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

            廣州加快發展數字貿易

            “廣交會線下重啟,有利于增強大灣區開放合作的平臺功能。與此同時,廣交會線上線下融合舉辦,也有利于增強廣州在外貿出口中的樞紐地位。”王一鳴說。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電商業務挑戰與機會并存。王一鳴表示,供給端方面,供應鏈一些關鍵節點受到沖擊,如“缺芯”對耐用消費品生產帶來影響,“缺柜”“缺電”等也對生產產生不利影響;需求端方面,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恢復加快,訂單的轉移效應會逐步減弱;加上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大幅增加了出口成本。不過,應該要看到,大灣區在外貿創新方面存在諸多優勢。從機遇看,首先,我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上處在國際前沿,這為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其次,當前世界經濟總體上步入復蘇軌道,外部需求恢復會帶動跨境電商發展;再者,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外貿發展最重要的樞紐型區域,外貿企業跨境業務經驗更為豐富,更有條件在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上走在前列。

            具體到廣州,王一鳴表示,廣州是華南地區的服務中心,也是電子信息產業較密集的地區,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加快發展數字貿易,推動服務貿易發展,是廣州面臨的新課題。數字貿易既包括電商服務、數字金融與保險、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數字化服務貿易,也包括數字產品的貿易,如數字游戲、數字音樂、數字影視等,還包括數字技術貿易,如軟件、大數據和云平臺服務等。從國際貿易發展趨勢看,服務貿易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數字貿易正成為推動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力量。

            “由此可見,廣州不僅要成為商品貿易的樞紐,也要成為服務貿易的樞紐,以進一步提升廣州的全國貿易樞紐功能,這是廣州貿易創新發展必由之路。廣州的貿易創新已經起步,但還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可以去挖掘。”王一鳴指出。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