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與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福田區委區政府聯合主辦的“2021花地文學榜”入圍榜單今日揭曉。
該榜單由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賈平凹擔綱主席,60位專家學者組成評委會聯合推出,包括年度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散文、文學評論、新銳文學六個文學門類榜單。
六大門類將各產生一位年度作家(作品),并特設“年度致敬作家”。結果將于11月中旬公布。
除上述六大榜單外,今年還將由門戶網站管理者、網絡文學作家、專家學者聯合推選出年度網絡文學榜單,于下周日公布。
內觀外化 幽思行旅 奔來千年萬里
2021花地文學榜散文入圍榜單
(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鼎鈞《江河旋律》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2月)
人生近百 簡言多姿
散文的寫作基于作者的人生經驗和精神含量。96歲海外著名華人散文作家王鼎鈞,人生行旅穿越長達近百年,屐痕烙印遠及中國大陸和臺灣以及美國。這樣一種獨一無二的存在成就了《江河旋律》的別樣風景和價值。
《江河旋律》是王鼎鈞最新的自選散文集,薈萃他雜文、美文、變體文中的代表作品。這里的“江河”是家國大歷史的流變,也有異域他鄉的社會風物,更多的則是人生的見聞感悟,因此相應的“旋律”是多聲部的奏鳴。王鼎鈞說過“散文如零食”,當然這不是指散文的全體,但這部《江河旋律》集納豐富,作者所寫大多筆隨心意,簡言多姿,倒頗有這樣的意味情趣。
點評:丁曉原(《東吳學術》主編、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
馮驥才《書房一世界》
( 作家出版社2020年1月)
在一己空間安放全世界
《書房一世界》講的是作者書房的故事,輯錄了七十余篇精妙短文。不論是丁香尺、拆信刀、鞋杯、筆筒、單筒望遠鏡、皮煙盒等作者鐘愛的小物件或收藏品,還是日常使用的桌椅板凳,或是自己創作的楹聯、書畫等,都成為他筆下“風景”。書房中的種種物象,經過作家的精心構思與審美處理,串聯起作家童年的記憶和豐富的人生細節,既引起他的回憶與思考,又讓讀者回到現場。
《書房一世界》展示的雖是一己的世界,卻也是一個放得下整個世界的世界。小敘事中蘊含著大智慧、大情懷,呈現的是馮驥才幾十年的沉淀與思考,彰顯的是作家的性靈和散文自由自在的精神,著實別有一番味道。
點評:陳劍暉(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半夏《我愛本草》
花城出版社2020年3月
愛中國,就要愛得“具體”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經典名著,幾百年來與中國人的生命、生活聯在一起,與中國人的飲食健康聯在一起。本書作者正是發現了《本草》內在的對于中國人濟世救人的意義,才能從內心喜愛這部書。作者不僅讀了進去,而且跳了出來,從典籍中爬梳蒙塵已久的掌故、趣事,融入植物學、藥物學知識,生動描摹、詼諧敘述,在不動聲色間時出犀利之語。
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要愛得“具體”,或是詩詞小說,或是草木藥食,否則愛就無所附麗;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就要以現代人的生活激活它們,否則這些古典精華就不能真正具有新的生命。此書可以說開創了中國當代散文寫作的一條新路,即:用生活讀活經典,用知識滋養散文,把知識與對中華文化之愛櫧鑄在一篇篇美文之中。
點評:祝曉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審、《隨筆》執行主編)
劉亮程《風中的院門》
山東文藝出版社2020年7月
以院門守護時光
渾然天成、行云流水的敘述,透溢出詩般的旋律。作者樸實蒼勁、拙而雅醇的文風,裹夾著一股原始的野生力量。風中的院門、院門里外的一切,是村莊和故鄉、大地和自然,是熟悉、驚異而又迷人的一切。
這道在疾風中顫栗而堅定的院門,守護的是時光,留住的是故鄉的體溫,吟唱的是游子的深情,讓人從這扇窄窄的院門里看到世界宏大而精微,看到生命綿長而堅韌,聽到作者蓬勃、善感和多情的心。
點評:彭學明 (中國作家協會創作聯絡部主任)
張煒《我的原野盛宴》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1月
具有“博物”氣質的作品
個人的成長史,也是個人的心靈史。讀這本書可以了解張煒精神譜系的重要構成部分:他從大地和樹林、童年、民間汲取了養分。
全書描繪了三百六十多種動植物,是具有“博物”氣質的一部作品、關于“人與大地”的詩意記錄,也是一部充滿靈性的民間記憶。其中既有過去年代的苦澀和凄傷,有大自然的豐富和神奇,更有超越一切的心靈力量和人間溫暖——來自血緣的愛和來自非血緣的友誼和忠誠。
全書精微而渾然,質樸而靈動,以清美的詩境給人以無聲沁潤。這是難得的適合一家三代共讀的作品,也是當代文壇散文創作的一個重要收獲。
點評:潘向黎(作家,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陸春祥《九萬里風》
廣西師大出版社2020年8月
大文化視角的獨特筆記
從東到西,由西向南,自南往北;從江南仙都到邊塞大漠,從海濱小城到莽莽草原??作者游歷大半個中國,以獨特筆記體記錄下旅途中各種珍貴的自然與人文風景,抒寫自己對大地、對歷史的深度思考,也借此表達人之個體在青山秀水中的自我體認。
陸春祥的文化散文厚重博大,筆觸自由靈活,趣味性十足,不枯燥,以寬闊的文化視野講述著家國情、民族情。跳躍性的思維、獨特的語言風格引領著我們穿越時空、地域,從大文化視角認識廣袤的世界。
點評:王燕(《散文海外版》編輯部主任、執行主編)
徐風《江南繁荒錄》
(譯林出版社2020年3月)
打通江南的精神共相
這是一部主題性散文,著眼于山川風物、人文風華,著眼于大地與生命,以一個個生動故事、鮮活人物,“打通文人江南和民間江南的精神共相”,描繪出一幅生命強韌、文脈深長,世相駁雜的江南“清明上河圖”。
作者以自己衣胞故土宜興(古陽羨)為生發點,通過田野調查和還原現場,找尋自古以來江南的文化演變,一壺一茶,一碑一寺,名物器什,詩賦歌謠,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結撰為三部十二章。自詡 “向往隱藏于江南廣袤民間的民土情懷,流連于那些古老傳說中未被忘卻的俠肝義膽”。
基于此,作者文心耿耿而筆意縱橫,勾連對比,觀照駁詰,提升了江南作為地域方位的文化價值,不啻認識現實中國一個有意義的讀本。
點評:王必勝(人民日報高級編輯、中國作協散文委員會委員)
陶勇、李潤《目光》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20年10月)
沉重之書 純粹之書
《目光》是一部沉重之書,也是一部純粹之書。其沉重在于一個以救死扶傷為天職的年輕醫生,在生命受到野蠻威脅之后,通過文字再度回到慘痛現場。其純粹在于作品呈現出對生命本質的叩問,對善與惡的透徹理解,對職業道德的用心恪守,對健康人生的深度思索,對科技向善的熱忱期望,其中充盈著文學的清澈、價值的傳導和哲學的況味。
陶勇醫生以充分的耐心和熱情,試圖彌合隔閡、消除誤解,從容地進行醫患溝通,搭建起一座愛的橋梁。讀《目光》,就像是與一位醫者四目相視,進行心靈的對話,隨之升騰起“天下無疾、醫護卸甲”這個樸素而偉大的愿望。
點評:王國平(《光明日報》文學評論主編)
梁衡《梁衡游記》
北岳文藝出版社2020年1月
一卷在手知萬物有靈
梁衡先生是當代散文大家。記者出身的他走遍祖國大地,以獨特的眼光觀察山水、回味歷史,前后跨度半個世紀,產生了這本別具一格意境深遠的《梁衡游記》。
作者縱橫捭闔寓情于景,在他筆下,草本有靈山石有韻——既有傳統的中國山水文字的純凈空靈之美,又融入了源于現實生活的渾厚深沉的氣質;雖是山水文字,卻常有沉雄的歷史回聲和心靈的呼喚。一卷在手,仿佛能聽到作者跳動著的大愛之心、感受到作者對美的孜孜探求。
本書設計也別開生面,地圖式的目錄新穎別致,既醒人耳目亦廓人胸襟。
點評:楊海蒂(作家、《人民文學》編審)
傅菲《深山已晚》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4月)
山鄉物事繹出的詩意
傅菲的散文集《深山已晚》,從日常生活特別是山鄉的細微物事中抽繹出詩意,給人清風撲面、耳目一新的藝術感受。與現代都市生活的快捷、緊張、焦慮相比,傅菲為我們營造了一個舒緩、從容、美妙的山鄉景象,充分顯示了天地自然的本色及其哲學精神。
在作家筆下,沒有過度的夸張與絢爛,也沒有詩意的昂揚與盎然,多的是平淡、自然與素樸,也包含了淡淡的憂懷,還留下難言說的生命的空白與悠長的韻致。這是一個注重內修、內觀、內化的文本,也是一個愈加明凈的心靈鏡臺,能讓讀者聽到淡淡的清音不斷從幽谷中傳來。
點評:王兆勝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副總編輯)
【掃碼投票】
今年“花地文學榜”還設置網絡投票環節。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投票頁面,投下您心目中的一票,您的投票結果將成為專家評委終評的重要依據。
投票時間:即日起至11月8日。
投票規則:每個門類只可投一部作品,六大門類全部投完后才能成功提交。
投票提示:點擊具體作品可查看評委點評,每部作品投票后可分享具體頁面到朋友圈,推薦該作家作品。讓更多朋友參與吧!
總策劃:劉海陵 林海利
總統籌:孫璇 胡泉 陳橋生
統籌執行:鄧瓊 吳小攀 朱紹杰 孫磊 黃宙輝 易芝娜 李力
視覺設計:杜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2021花地文學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