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一文匯總】廣州“十四五”教育規劃|將新增基礎教育學位40萬個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實習生 田欣妍

            11月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廣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新聞發布會。廣州“十四五”期間全市將新增基礎教育學位40萬個,其中新增公辦基礎教育學位30萬個。到202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公平卓越、活力創新、開放包容的廣州教育新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形成全面、協調、高質量發展的廣州教育新格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示范城市。

            11項發展指標

            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谷忠鵬介紹,《廣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教育規劃》),將于近日正式印發實施。

            谷忠鵬介紹了《教育規劃》的主要內容。《教育規劃》是未來五年推動廣州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包括發展基礎與形勢、總體戰略、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四部分。

            《教育規劃》明確提出主要目標——到202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公平卓越、活力創新、開放包容的廣州教育新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形成全面、協調、高質量發展的廣州教育新格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示范城市。

            《教育規劃》設置11項發展指標,分別是: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鞏固率、小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占比、初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占比、普通高中研究生學歷專任教師占比、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職業院校畢業生對口就業率、新增公辦基礎教育學位、國際及港澳臺學生。

            八大主要任務

            《教育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廣州教育事業發展的八大主要任務:

            一是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包括全面落實“三全”育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升學生美育素養,提高學生勞動素養。

            二是完善發展體系,打造專業化教師隊伍。包括全面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健全教師管理體制機制,完善教師待遇保障機制。

            三是優化資源供給,加強基礎教育平衡性。包括加大基礎教育資源供給,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深化育人方式改革,促進特殊教育融合發展。

            四是彰顯類型特色,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包括優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支持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建設,加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五是強化內涵建設,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包括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提高高校創新能力和社會貢獻度。

            六是加快對外開放,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包括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

            七是推動技術賦能,建設智慧教育示范區。包括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普及智慧閱讀,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共享課堂。

            八是深化綜合改革,激發教育活力與創新。包括完善教育評價體系,深化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改革,完善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創建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推進教育治理結構改革。

            其中,根據“十四五”期間教育發展實際需要,謀劃廣州“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六大重點工程,分別是新時代高水平教師(校、園長)培養工程、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工程、新時代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工程、新時代高等教育優化提升工程、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水平提升工程、新時代教育信息化和裝備提升工程。

            “十四五”期間將新增基礎教育學位40萬個

            廣州“十四五”期間全市將新增基礎教育學位40萬個,其中新增公辦基礎教育學位30萬個。

            學位一直都是市民非常關心的問題,“十四五”期間廣州將增加多少學位?廣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積極回應廣大市民對優質基礎教育學位的熱切需求,提出“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增基礎教育學位40萬個,其中新增公辦基礎教育學位30萬個。

            廣州市 “十三五”期間學位增長情況如何?未來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進一步保障市民的入學需求?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基礎教育學位34.45萬個,增長18.15%,年均增長率為3.63%。其中,幼兒園增加約12.93萬個,增長29.05%;中小學新增學位21.51萬個,增長14.80%。全市累計增加公辦基礎教育學位32.34萬個,其中幼兒園新增10.86萬個,增長72.83%;中小學新增21.49萬個,增長20.38%。

            下一步,廣州將通過新建學校、改擴建現有學校等方式,做優學位增量,盤活學位存量,推動基礎教育學位擴容提質,預計“十四五”期間增加優質公辦基礎教育學位將超過30萬個。

            具體采取的措施有:

            一是編制《廣州市公辦基礎教育學位建設專項規劃(2021-2025年)》,系統謀劃公辦基礎教育學位建設,將基礎教育學位建設作為未來五年教育的重點工作、重要事項、重大工程強力推進,高標準新建一批優質學校、改擴建一批老舊學校,調整優化一批民辦學校,構建以公辦學位為主,民辦學位為補充的高質量基礎教育學位供給體系,不斷滿足廣大市民對更高質量、更具特色、更加多樣的教育需求。

            二是按照《廣州市中小學校三年提升計劃收尾工作方案(2020—2022年)》,做好三年提升計劃收尾工作。同時,謀劃廣州市中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市區兩級財政協同發力,持續擴大優質公辦中小學學位供給,改善學校辦學條件,補齊教育短板,夯實我市教育發展基礎。此外,結合城市更新、城市規劃,做好配套教育設施的統籌協調,加強基礎教育學校規劃建設。

            三是強化教育規劃用地、經費、師資保障,確保教育設施按標準配置、及時建設并投入使用。

            四是做好學位建設跟蹤督導。市教育局將會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等部門共同推進學位建設,督促各區積極落實屬地責任,持續增加公辦學位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

            將開展普通高中“校內走班”和“跨校走班”相結合的分類分層教學

            “十四五”期間,廣州基礎教育各學段的主要發展方向是什么?有哪些主要舉措?

            廣州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孫立新介紹,“十四五”期間,廣州將堅持以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為統領,堅持立德樹人和“五育并舉”,深化綜合領域改革,提高基礎教育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著力推動基礎教育均等化。

            一是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多渠道擴大公辦幼兒園資源,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鞏固“5080”成果,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加強幼兒園課程建設與質量管理,制定幼兒園課程指南、園長課程管理指導意見,健全各級學前教育教科研指導體系,健全幼兒園保教質量動態監測督導評估體系,提高保教質量。健全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和公辦幼兒園成本分擔機制,調整優化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標準。

            二是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進一步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規范公辦學校舉辦或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增加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位供給,辦好辦強公辦義務教育。積極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和實施水平,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

            三是促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全面實施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示范區及示范校建設,建設一批高質量的校本課程。培育一批特色示范高中和若干所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高中學校。開展普通高中“校內走班”和“跨校走班”相結合的分類分層教學。健全中學生發展指導制度,探索普通高中導師制育人模式。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實驗,加強創新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

            四是促進特殊教育融合優質發展。健全多元安置網絡,提升特殊教育安置水平。推動特教班及資源教室規范發展,促進融合教育實驗園及實驗校內涵發展。加強課程開發,建立完整的區域特殊教育發展質量監測評價體系。辦好專門教育,構建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和公檢法司等多方協調聯動的運行機制,加強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和教育矯治。

            將推動職業本科招生規模不低于高職的10%

            近年來,國家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并提出要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廣州市將有哪些具體措施?

            廣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廣州將重點從三個方面著手,全面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一是優化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教體系,更好適應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成長通道的需求。首先是優化體系架構,保持中職規模基本穩定,適度增加高職學位供給,加快建設1-2所職業本科學校,推動職業本科招生規模不低于高職的10%。其次是促進縱向貫通,持續深化和探索中高、高本、中本貫通培養改革,提升中職畢業生升學比例,暢通職業教育學生的升學通道。再次是推動橫向融通,以高中階段為重點推動職業教育課程的普及,探索建設綜合高中,大力開展職業培訓,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提供條件和保障。

            二是推動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創新發展,更好適應人民群眾對優質職業教育、高質量職業教育的期盼和需求。首先是辦好學校和專業,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建好10所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創建6-8所國家優質中職學校;持續推動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和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2所學校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并以此為基礎探索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其次是強化支持保障,全面優化發展環境。加快廣州科技教育城建設,全面改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和環境,并強化職業教育在經費、政策、宣傳等方面的保障,使職業教育更加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更加符合人民群眾的期待。

            三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適應廣州的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優化供給結構,調整院校布局和專業布局,推動職業院校的主干專業群高度匹配廣州重點產業領域。其次是強化多元協同,布局建設一批國家產教融合平臺,全力建設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第三是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持續推動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等培養模式改革,持續深化教師、教材、教法改革,持續探索“崗賽課證”融合改革等,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更好服務廣州經濟社會發展。

            將培育和創建不少于50所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

            近期,廣州正式啟動第一批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創建工作,創建和培育工作計劃如何開展?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合作進一步深化,廣州在豐富國際教育供給方面作出了哪些安排?

            廣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建設是 “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重點工程內容之一。在“十四五”期間,廣州將遴選校園環境建設和文化建設國際化元素突出、師生國際交流與合作經驗豐富、教育教學基礎好及質量高的中小學校,培育和創建成為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每年確定15至20所普通中小學(含公、民辦)為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建設單位。

            到2025年,全市共培育和創建不少于50所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鼓勵學校開通和完善雙語網站、新媒體傳播,講好中國教育故事和廣州教育故事。探索以區為單位創建1-2個“國際教育創新樣板區”,多維度匯聚國際化教育資源、打造國際素養教育環境,發揮標桿引領效應。目前,首年的創建評審工作已全面啟動,由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及廣州本地在國際教育領域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組建評審專家庫,將通過實地考察、材料評審等方式對申報單位進行綜合評估,首批將確定約20所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建設單位。

            另外,在豐富國際教育供給方面,“十四五”期間,廣州將多維度提升涉外辦學水平,努力建成多層次外籍人員子女就讀體系。高水平建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加快推進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建設。高等教育和高中階段新增一批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新增若干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和國際化特色民辦學校。支持按需開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港澳子弟學校(班),加強管理和服務,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管理水平。構建由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基礎教育階段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國際化特色民辦學校等多層次招收外籍人員子女的就讀體系,同時探索建立與就讀體系相匹配、適應的升學途徑和課程體系,滿足其子女國際化的求學需求,以吸引境外高層人才到穗定居,參與廣州建設。鼓勵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開設漢語和中國文化等課程,使其成為在穗外籍人員子女及其家長了解中國、了解廣州、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廣州 基礎教育 一文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