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中國夢·踐行者】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李蘭:守護孤殘兒童25年 為2000多個孩子撐起一片天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鄢敏

            圖/受訪者提供

            2000多個孩子的“院長媽媽”、福利院的“當家人”……扎根一線25年,茂名市社會福利中心主任李蘭收獲了許多稱呼,外界對她贊譽有加。近日,李蘭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敬業奉獻),倍受鼓舞之余,更覺得重任在肩。“我要立足本職,用赤誠奉獻踐行初心使命。”她說。

            毅然決然走進福利院

            “破爛不堪、雜草叢生,孩子們居住在低矮陰暗的平房里。”時至今日,李蘭清楚記得第一次踏進福利院的情景。院長向她抱怨,沒有人愿意到福利院工作。李蘭深思后決定:“如果沒有人去,我就去試一試吧。”抱著一腔熱誠,她說服了父母,放棄了多家市級醫療機構的工作機會,毅然決然地走進了福利院。

            喂奶、喂飯、洗澡、換尿布……福利院的工作不僅苦累臟,還要面對生活不能自理的孤殘兒童。一天下來,李蘭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即使這樣,李蘭一待就是25年。

            2006年寒冬,一對體重加起來不足1.5公斤的雙胞胎女嬰被遺棄在福利院門口,生命危在旦夕。為了拯救她們,正處于哺乳期的李蘭,狠心地給自己的孩子斷奶。整整三個月,她都住在福利院,擠出自己的乳汁,一滴一滴地喂養棄嬰。最終,這對雙胞胎被成功救活,得到好心人的收養。

            那個先天性心臟病、脊柱膨出的男孩活了下來,被愛心家庭收養;那個收到醫院病危通知書的13歲男孩,被接回福利院精心醫護,如今活得很好……這樣的生命奇跡不斷在福利院上演,許多孩子在李蘭的關心愛護下成長。

            9000多個日日夜夜,李蘭用嬌小的身軀為2000多個孩子撐起一片天。經過治療和康復訓練后,他們被成功送養,回歸“家庭”。

            開創“茂名養育模式”

            20多年過去,孩子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茂名市社會福利中心,增設了一級綜合醫院、特殊教育學校。教室里裝上了電腦,音樂課堂配備了鋼琴、吉他、二胡等樂器。孩子們也有了單獨的小床,還可以幾個人共享一套房。

            除了改善硬件設施,李蘭全身心投入兒童福利工作,大膽創新、不斷實踐。為破解棄嬰、孤兒死亡率高的困境,她牽頭開展嬰幼兒科學養育試點,開創出“茂名養育模式”。同時,她帶領團隊聚焦腦癱兒童康復問題,研究康復治療方案。2011年以來,他們共接收粵西地區17間福利機構的600多名腦癱兒童,腦癱兒童的康復率達100%。

            2012年開始,李蘭著手研究居家養老服務,免費為超過10萬人次社區老人服務。2014年,李蘭和同事通過“針刀療法+石膏矯形”治療先天性馬蹄足,這是國內福利機構首創。

            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勇于擔當,這是李蘭的真實寫照,她也逐漸成為一專多才的榜樣人物。2019年,李蘭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被廣東省文明辦評為“廣東好人”,2020年被廣東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七屆廣東省道德模范”。同年,她入選“中國好人榜”,2017年被廣東省婦聯授予“廣東省三八紅旗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孤殘 多個 獲得者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