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黎存根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鄧勃
11月10日,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在動物幼兒園舉辦了“動物吃得好”主題科普活動。活動中,保育員為大食蟻獸、黑腿白臀葉猴、東部灰袋鼠、細尾獴寶寶們現場制作豐富美食,吸引不少游客駐足圍觀。
“吃貨”亮相,動物寶寶爭相進食
本次活動中,保育員將準備、制作食物的過程搬到游客面前,現場擺放了不少水果、蔬菜以及蛋奶等食材,還有制作食物的各種儀器工具,讓游客了解到動物們的食譜及美食制作過程,近距離觀察到動物寶寶們進食的樣子。
長隆營養中心的工作人員還在現場分析食材營養成分,測定農殘等工作展示,讓游客了解長隆為各種珍貴動物所做的的幕后工作。
保育員首先配置了大食蟻獸寶寶的食物,拿出螞蟻干、牛肉、香蕉、麥片、熟雞蛋等足足近十種食材,按一定比例混合放進破壁機中,經過長時間的攪拌形成營養豐富的特制奶昔。一旁的食蟻獸寶寶早就嗷嗷待哺,等到奶昔后迫不及待地伸出長長的舌頭大快朵頤。
之后保育員依次喂食了東部灰袋鼠與細尾獴寶寶,保育員為它們準備了蘋果、胡蘿卜、面包蟲等食物。在觀眾的圍觀下,寶寶們團團圍住食物,鼓起腮幫專注進食,小“吃貨”們的樣子十分治愈。
國內首例人工育幼黑腿白臀葉猴幼崽亮相
隨后保育員推出了還在育幼箱中的黑腿白臀葉猴寶寶,以及展示它的專屬奶粉。此次與觀眾見面的黑腿白臀葉猴寶寶是國內人工繁育成功的首例,只見猴寶寶擁有藍灰色的小臉,大大的眼睛,灰色的體毛、黑色的雙腿以及白色的臀部和尾巴,體色十分豐富,引得現場觀眾一陣驚嘆。
據保育員介紹,這只猴寶寶出生于今年的7月9日,目前已過百天,還在喝奶與轉換固定食物的初級階段,目前在長隆動物保育團隊的用心呵護之中。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保育專家陳思明介紹,保育團隊在黑腿白臀葉猴寶寶下了不少功夫。由于瀕危物種黑腿白臀葉猴幼崽存活率較低,而且國內相關研究和成功案例也很少,為了保障猴寶寶成功存活,保育員們借鑒了食性相近的川金絲猴的育幼經驗,針對葉猴特殊的生理結構和消化方式,摸索出了一條白臀葉猴科學保育的道路。
目前白臀葉猴已被IUCN列為世界上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野生數量不足1000只,多種因素導致其數量不能恢復,通過人工干預讓其數量增加是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
據悉,長隆靈長類研究中心掌握了來自亞洲、中南美洲、美洲的各種瀕危猿猴物種的保育技術,突破了金絲猴、狨猴、長臂猿等動物的保育技術難題,育有種類數量全球第一的靈長目動物保育種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