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擁有非常遼闊且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孕育著大量的特有物種,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一直備受學界關注。記者11日從南京林業大學獲悉,該校段一凡團隊聯合國內外科研人員在《Science》發表題為“保護中國喀斯特洞穴生境”的Letter評述文章,呼吁重視喀斯特洞穴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生物多樣性關乎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喀斯特地區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尤其是喀斯特洞穴,它具有非常特殊的生境:光線暗淡、濕度高、溫度波動小、營養供給有限等,生長在洞穴里的生物物種往往只有非常狹窄的分布區和非常小的居群,亟需得到保護。
南京林業大學生物與環境學院段一凡團隊聯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美國密蘇里植物園等研究人員,介紹了喀斯特洞穴物種的現狀與受到的威脅,呼吁政府機構或非政府組織高度重視喀斯特洞穴的生物多樣性,希望我國政府立法對其進行保護,如結合當地實際建立喀斯特洞穴保護區、劃歸專項資金支持管理、限制人類活動等。同時,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也應重新評估或更新喀斯特洞穴物種的保護等級。他們呼吁進一步加強公眾關于喀斯特洞穴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普教育,提高公眾保護意識,并將更多喀斯特洞穴的特有瀕危物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生物名錄。(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 通訊員 諶紅桃)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