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駐京全媒體記者 王莉
11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繼續顯現,保供穩價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力度在加大,10月份主要宏觀指標總體上處于合理區間,結構調整和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國民經濟保持了恢復的態勢。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運行總體平穩。10月份,主要指標同比增速有升有落。從兩年平均看,多數指標確實均有所加快。
從累計看,主要指標保持較快增長。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1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9%,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22.2%。
從宏觀指標看,1-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7%,都低于年度的宏觀調控預期目標。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匯儲備連續6個月保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
二是發展韌性持續顯現。產業發展得到鞏固。盡管受到疫情、汛情不利因素的沖擊,我國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工業和服務業經受住沖擊,呈現出改善的態勢。今年夏糧和早稻實現雙增產,秋糧收獲接近尾聲,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5.2%,增速比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兩年平均增長5.5%,也比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
市場保供成效顯現。10月份,我國原煤產量同比增長4%,增速由上月下降轉為增長,市場緊缺的金屬集裝箱、集成電路的產量分別增長76.2%和22.2%。鐵路、水運貨運量和周轉量的增幅均比上月有所提升。
三是就業民生有效保障。穩就業政策持續發力,就業形勢總體穩定。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與上月持平,低于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25-59歲就業主體人群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2%,處于較低的水平。
商品和服務市場供給充足,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5%,其中食品價格下降2.4%。基本消費品生產穩定增長,銷售勢頭較好。10月份,規模以上的消費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月加快1.4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制造業增加值加快4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的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9.9%和8.8%,有效滿足居民生活需要。
四是結構調整扎實推進。高技術產業較快發展。10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7%,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14.8%,明顯快于服務業生產指數的增速。
智能低碳產品增勢良好。10月份,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27.9%和12.3%。消費投資結構繼續改善。10月份,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文化辦公用品等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2.6%和11.5%。
高技術產業和民生領域投資較快增長,1-10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7.3%,教育和衛生投資分別增長10.1%和28.9%。
“這些情況表明,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的態勢沒有改變,積極因素在累積增長。”付凌暉指出,但也要看到,國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仍存在制約,企業成本上升壓力加大。下階段,要強化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