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首位入選“南粵創新獎”的警務技術專家劉超:為公平公正服務是創新動力的不竭來源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付怡 實習記者 黃雅靜 通訊員 區靖雯 張毅濤 陳玉敏

            “30年法醫工作,我只有兩個原則,一是服從組織安排,二是服務實戰需求。”近日,廣州市公安局警務技術二級總監劉超榮獲2021年度“南粵創新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劉超說道,他從事的法醫與研究鑒定工作,始終為偵查破案、證據審判、實現公平公正而服務,這是他創新動力的不竭來源。盡管已取得不少重大創新突破,但劉超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犯罪形式和手段一直在變化,作為證據鑒定工作者,我們未來還有許多難題要克服。”

            帶頭建立腐敗檢材DNA鑒定技術,研究成果推廣外省

            上世紀90年代初,法醫DNA技術在國內剛剛起步,在刑偵應用領域是一片空白。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時在中山醫科大學化學遺傳專業讀研究生的劉超,與公安刑偵工作結下不解之緣。

            畢業后,劉超也曾想過去國外深造留學,但他很快放棄這個念頭。“當年如果沒有黨對貧困山區的政策支持,我根本沒機會上大學,更不可能接觸這些前沿醫學知識。”為了回報黨的培養,劉超加入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做法醫DNA技術的研究。

            “剛來的時候,就我一個人,后來人才慢慢多起來。從選房間,到買試管買設備,都是我騎著單車到處去跑。”劉超回憶,盡管人手不夠,但他身后有強大的支持——其中第一筆研究經費高達88萬元。

            就這樣,劉超一頭扎進法醫DNA研究。10年的時間里,他在華南地區潮濕悶熱的氣候中,先后對6000多份惡臭難聞的腐敗尸體檢材進行反復實驗,終于建立起腐敗檢材DNA鑒定技術,指導包括廣東在內的18個省市建立DNA檢驗室,填補這些地區相關領域的空白。

            對常人來說,腐敗尸體令人不適,甚至感到恐懼。剛開始,劉超也一樣,但他很快克服心理障礙。因為,在法醫的眼中,尸體是被物化的證據,法醫的責任是為死者說話。“它提醒我們,要敬畏生命。”

            有時在現場,尸體已高度腐爛。從這種現場回來,劉超的衣服、頭發上都是腐敗尸體的味道。“三四天都散不去。”由于常年接觸放射性同位素、腐敗氣體等有害物證,劉超頭發一把一把地脫落,白細胞嚴重下降,曾幾次病倒在工作臺前。

            在“團圓”行動和命案攻堅中,DNA技術顯神通

            劉超通過深入研究,獲得雜合度、個體識別力等法醫學應用關鍵信息,為DNA檢驗個體認定、親權鑒定和DNA數據庫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2000年,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遼寧省公安廳、北京市公安局、廣州市公安局四個單位聯合建立國際上第一個“打拐”DNA數據庫。正是這一DNA關鍵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幫助許多失散家庭重新團圓。

            曾有一對來自茂名的夫婦,在東莞打工時,孩子被拐走。為了尋子,他們走南闖北去過全國20多個省市,行程達8萬多公里。劉超通過DNA比對,幫助他們在貴州找到小孩。“認親那天,天還沒亮,他們就起床到地里挖了花生送過來,又給我們送了錦旗。”劉超說,“這個場景,我終生難忘。”

            親人團聚時喜極而泣的淚水,讓劉超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而利用DNA技術偵破疑難命案,是劉超成就感最大的時刻。

            多年來,讓劉超印象極為深刻的,是2004年發生在廣州黃埔的一起特大命案。深夜的出租屋,發廊老板娘和兩名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子被殺害,另有一女子重傷,而兇手已逃之夭夭。圍繞現場留下的蛛絲馬跡,辦案民警進行大量走訪調查。然而受制于當時的技術條件,警方未能發現兇手的行蹤。

            2020年,在公安部部署的命案積案攻堅行動中,廣州市公安局成立專門技術小組,利用最新技術對該案再次發起攻堅。這一次,DNA技術凸顯“神功”。

            辦案民警重新對案發前后的有關信息進行梳理,陜西省韓城市一名男子薛某進入警方視線。

            警方調查后得知,十幾年前,薛某曾來廣州黃埔,后來回到韓城后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沒再出去過,而且平時不搭乘飛機、火車、大巴,也很少出遠門。“其實,這個嫌疑人作案后當天就逃回了陜西,在‘黑煤窯’里打工,干了半年多實在受不了了,就回到了村里。”劉超說,薛某知道自己背著人命,十幾年來一直很老實,別人借錢不還他也不敢追。

            薛某如此低調,警方如何鎖定他?劉超說,“靠的就是DNA技術。”2020年10月23日,DNA信息比對檢測結果出爐,薛某正是該起命案的真兇。

            抓到真兇的那一刻,劉超心想,一代又一代廣州刑警的心愿終于了了。

            盡管榮譽加身,但從未停下創新腳步

            30年來,圍繞DNA技術,劉超在死因鑒定、DNA數據庫技術、疑難檢材DNA檢驗、國產試劑及設備研發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果,為維護社會穩定做出突出貢獻。

            水中腐敗尸體死因鑒定是世界公認的重大難題,劉超歷經10年,帶領團隊在硅藻富集提取、定性定量、DNA檢驗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在全國29個省市推廣應用,該技術已為3100多宗案件作出鑒定。

            在DNA檢驗試劑及設備受制于國外的局面下,劉超團隊研發出Y-DNA等高分辨率試劑,效能及價格明顯優于國外同類產品。試劑價格是國外同類產品50%以下。該試劑已在全國630多家實驗室常規應用,僅廣東近年就偵破命案積案300多宗。

            這些技術創新讓劉超榮譽加身。他獲得4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其中3項排名第一;制定公安行業標準6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0件;榮立個人一等功2次,獲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劉超說,“未來,我們要向更精準、更微量、更復雜的DNA技術方向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南粵 警務 首位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