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脆肉鯇之鄉”中山小欖鎮建設脆肉鯇產業園智慧漁業項目,“一網統管”基礎建設完成
智慧漁業能讓脆肉鯇產能提升 受訪人提供
小欖鎮脆肉鯇產業園智慧漁業云平臺 林翎 攝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翎 通訊員 鐘軒
5G也可以用來養魚,而且還能提高產能?正是!2021年以來,被譽為“中國脆肉鯇之鄉”的中山小欖鎮依托5G、物聯網等技術,通過建設脆肉鯇產業園智慧漁業項目,抓住數字鄉村發展試點契機,圍繞脆肉鯇產品的產、供、銷各環節進行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隨著“一網統管”基礎建設完成,據預測,脆肉鯇整體產能將提升20%,畝產達5500斤以上,年單產3.5萬噸,總產值超15億元。
手機可遠程遙控養魚
在嘉華脆肉鯇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空調房內,合作社的總經理黃嘉華打開房內的大屏幕,從上面的“小欖鎮脆肉鯇產業園智慧漁業云平臺”查看魚塘的實時情況。“以前養魚要受日曬雨淋,現在通過這個智慧漁業平臺就可以控制養魚的過程”,黃嘉華說,還可以通過手機來控制投料機投料、做水體溶氧、魚塘增氧、視頻監測等。如果出現跳閘、水質氧氣分低等情況,平臺還有報警功能,及時通知養殖戶。
嘉華合作社使用智慧漁業的新模式之后,在相同的生長周期鯇魚的重量提升了3%到5%。以嘉華合作社實施項目的200畝魚塘來算,一年約能節省27萬元成本,每條魚每月增重約1—2斤。
作為90后“魚二代”,黃嘉華在2015年回到小欖從事脆肉鯇養殖。“按傳統的養殖方式,投喂飼料、監測魚塘和魚的情況等環節需要由人工來完成。”黃嘉華說,通過智慧養魚,比過去節省了一半的工作時間。“節省出來的時間可以用來關注市場變化和改進技術。”
如今,嘉華合作社成為智慧漁業項目的試點,項目以5G技術為支撐,以脆肉鯇養殖為基礎應用場景,建設集電子化、數字化、機械化等技術為一體的創新智慧漁業綜合服務平臺,已于今年6月中旬進入試運行。
快速抽樣檢測確保質量
通過平臺,養殖戶不僅可通過手機端或中控電腦,控制投料量、投料時間,了解庫存,獲取天氣預警、水質水溫監測信息、增氧機的運作情況、魚塘現場的監控視頻,同時,借助網絡技術,養殖戶還可以通過“魚病遠程會診系統”,將魚塘中不正常的魚的解剖圖像、視頻、VR影像等實時傳輸到實驗室。專家或實驗人員進行遠程診斷,定位病癥,及時給出意見和建議。
同時,利用聯網檢測系統,養殖戶實現脆肉鯇產品的快速抽樣檢測,通過系統數據分析,及時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情況,實時高效上傳檢測結果。2021年1-8月,累計完成生產環節抽檢蔬菜樣品1645個,合格率100%,水產樣品311個,合格率100%,養殖水樣品56個,合格率100%。
產業鏈延伸到加工流通
不但是智慧養殖,小欖鎮脆肉鯇產業園智慧漁業項目還延伸到產業鏈的加工、流通。“我們正投入建設一個專業化、高標準、開放式的脆肉鯇加工廠,目前加工廠已經裝修好,下個月就開始生產,每日可以加工5噸脆肉鯇”,位于該鎮的脆肉鯇養殖加工企業港升魚師傅的負責人梁志紅說,加工廠設有參觀通道,客戶可以在通道參觀脆肉鯇的生產。
“脆肉鯇魚體大,活體運輸要求高,而加工之后的產品,可以銷售到更遠的地方”,中山小欖鎮脆肉鯇養殖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張衛均說。
據小欖鎮農業農村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小欖鎮正聯合科研院校共同制定出臺了《免漿脆肉鯇無骨魚片》《無骨脆肉鯇魚柳》兩項行業標準,完成《脆肉鯇魚干加工工藝研究》《多糖的降脂減肥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等多項技術研究,建立起脆肉鯇肉質分級標準。同時,小欖鎮攜手高端科研機構開展脆肉鯇魚精深加工技術研究與產業應用合作,研發了脆肉鯇冷凍技術、精細加工技術以及保鮮技術,有效破解了脆肉鯇腌臘魚干量產難題。目前,《一種脆肉鯇魚分割后速凍的加工工藝》等3項發明專利正在申請申報。
深度拓展線上銷售渠道
“我們計劃上淘寶等電商平臺合作,推進線上銷售”,梁志紅介紹,加工廠運營投入使用后,港升魚師傅還將進一步深度拓展線上銷售渠道。
據了解,除了港升魚師傅,小欖鎮內東星、港升及中裕等三大品牌農產品企業均已搭建網絡銷售渠道。通過聚鄰售收單平臺、鮮特匯線上商城為農戶上架脆肉鯇特色產品,借助線上渠道為客戶產品引流。同時,鎮內擁有10個以上直播間的平臺型企業不少于5家,最大的帶貨直播園占地23.3畝,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2021年已舉辦300人以上直播培訓活動2場,引入了抖音、阿里巴巴、京東、順豐速運等龍頭分支機構與本土企業開展業務對接。
據介紹,隨著“一網統管”基礎建設完成,據預測,脆肉鯇整體產能將提升20%,畝產達5500斤以上,年單產3.5萬噸,總產值超15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