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廣東省消委會:四宗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全勝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馬燦 通訊員 粵消宣

            近年來,消費者因個人信息泄露導致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屢見不鮮,更有甚者由此遭遇詐騙而蒙受財產損失,個人信息侵權成為社會頑疾。今年,《個人信息保護法》頒布并實施,各方對個人信息保護有了更高的期待,廣東省消委會率先探索、主動出擊,結合法定職能開展系列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的工作,特別是代表消費者連續提起四宗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

            近日,隨著最后一宗案件判決結果的出爐,該系列案件全部取得勝訴,有效震懾侵害個人信息權益的不法行為,開創消費民事公益訴訟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新模式,彰顯以法律手段治理個人信息侵權頑疾的成效。

            法院支持省消委會的訴訟請求

            今年3月15日,廣東省消委會在江門市人民檢察院、江門市蓬江區檢察院的支持下,就張某輝等五被告在經營活動中違法收集、買賣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代表消費者分別提起三宗消費民事公益訴訟;7月27日,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三宗案件進行公開宣判,判決相關被告人刪除所有非法持有的個人信息,公開發表賠禮道歉聲明,并支付律師費和訴訟費用,同時判決其中四被告分別賠償消費者損失共計28140元。

            今年5月21日,在清遠市人民檢察院的支持下,廣東省消委會就賴某華等五被告非法盜用個人信息謀利、侵犯消費者個人隱私的行為,再度提起一宗消費民事公益訴訟;10月27日,清遠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判令五名被告人共同賠償43385元,在省級以上媒體公開賠禮道歉,并支付案件的訴訟費、律師費。

            在該系列公益訴訟案中,法院全部支持省消委會的訴訟請求,檢察院均作為支持起訴單位,這標志著司法界對廣東省消委會運用公益訴訟手段保護個人信息這一探索的認可和肯定。

            持續強化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力度

            廣東省消委會認為,此系列案件的勝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震懾和遏制不法行為。長期以來,個人信息泄露是消費者廣為詬病的消費頑疾。本次訴訟正是希望借助司法審判,讓違法犯罪分子在刑事處罰、行政處罰之外,對廣大受害者作出賠償和道歉,讓他們真正地有痛感和悔意,從源頭上遏制任意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的行為。

            二是解決個體維權難的問題。盡管消費者飽受個人信息泄露之苦,但卻很難進行舉證維權。運用公益訴訟手段,可以彌補個體在證據采集上的不足,突破私益訴訟的限制,從整體上推動解決消費侵權問題,更好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更有力保護消費者權益。

            三是推動形成社會共管共治。通過此次公益訴訟的影響,推動社會更多關注和了解《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強化個人信息保護法律意識。同時,推動各有關部門和組織不斷加強對個人信息權益及公共信息安全的重視,增強協同監管和社會共治,加快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推進個人信息保護教育常態化,為公眾創造更安全放心的信息使用環境。

            今年以來,在充分發揮公益訴訟作用的同時,廣東省消委會還通過投訴調解、消費調查、宣傳引導、監督指導等一系列有效手段和舉措,持續強化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力度。

            據了解,廣東省消委會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探索和豐富我國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實踐,目前已提起公益訴訟12宗,勝訴9宗,整改撤訴、和解2宗,公益訴訟成果引領全國。

            廣東省消委會也提醒廣大消費者,一要重視自己的個人信息保護,養成“非必要不提供”的習慣。如果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受到侵害,可撥打12345、12315進行投訴、反映,或登錄廣東省消委會官網投訴維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消委會 廣東省 個人信息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