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700余名技能工匠齊聚一堂,60個比賽項目同時開賽將是怎樣一種場面?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廣州賽區)(下稱“大賽”)將于12月3日-6日在廣州拉開帷幕?,F在大賽籌備進展如何?11月25日,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新聞通氣會介紹了大賽內容、參賽隊伍、志愿服務等相關情況。
打造廣東技能盛宴
700余名技能好手一較高下
本次大賽以“新時代、新技能、新夢想”為主題,以“南粵匠心,夢想同行”為口號,包括60個集中項目比賽、全省技能展示交流、世賽與技能中國:2021廣州高峰論壇以及龍頭企業與優秀選手就業對接會等系列活動。
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執委會辦公室綜合協調部部長、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張碧兒介紹,截至目前,全省21個地市和行業組織共23個參賽代表團,700余名選手,近700名裁判人員參加,是廣東省職業技能競賽中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技能人才盛會。
“對標世賽技術標準,我們組織開展了多次技術對接活動,開展大賽技術規則集中培訓,穩步推進技術賽務保障,確保大賽公平、公正、公開?!睆埍虄赫f。
本次大賽規模大、涉及面廣,包括選手、裁判、參賽代表團、媒體記者等各類人員超5000人。在大賽期間,除了技能比拼,還將同時舉辦世賽與技能中國:2021廣州高峰論壇。張碧兒介紹,論壇將邀請專家圍繞“世界技能職業標準的性質和方向”等話題展開探討,并就“校企研共同探討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廣東模式”進行圓桌對話。同時,將現場發布《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選手職業發展情況調查研究報告》,對我國第41-45屆世賽參賽選手172人的職業發展情況進行發布,為全方位加強技能人才培養提供有益思考。
完善競賽機制
貫通三級賽事平臺構建“大國工匠”培養體系
廣東省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不僅僅是為技能人才提供展示的舞臺。更意味著廣東打通了技能人才走向全國、邁向世界的道路,構建起“大國工匠”的培養體系。省賽、國賽、世賽的無縫銜接,讓技能成才成為時代新風尚。
近年來,隨著“廣東技工”工程的不斷推進,廣東緊緊抓住高質量發展需要和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需求,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闖出一條富有廣東特色、產教融合的技能人才培養發展之路。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這是“廣東技工”工程和廣東省職業技能大賽給出的答案。
借鑒世賽辦賽理念和辦賽模式,廣東引進世賽技術標準和競賽規則,在競賽項目、評價標準等各個環節與世賽對標,高標準錘煉“廣東技工”。
“爭金奪銀不是唯一目的,培養新時代大國工匠,實現技能報國和高質量就業,才是最終目標?!睆V東省人社廳副廳長楊紅山指出,目前廣東正加快構建以世賽為龍頭、國賽為主體、省賽為基礎的技能競賽體系,高質量培育技能人才,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工匠”大軍需求。
圍繞需求
百余項目對接廣東現代產業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既是全省性大型職業技能競賽,也是各行各業的技能大比武。
作為職業技能的“省運會”,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共設141個比賽項目,優勝選手們還將直達國賽。不僅包括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養老護理、公共氣象服務等全省行業企業職業技能競賽項目。
大賽競賽項目門類全、覆蓋廣,緊緊圍繞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設置。涉及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社會民生領域,包含工業4.0、軌道車輛、移動機器人、汽車智能化、光電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項目。
“大到火箭航母,小到零件制作,都需要數控銑技術生產出模具,再利用模具進行批量生產?!薄耙桓^發絲的直徑為0.02毫米至0.08毫米,我們要做到的則是‘分毫不差’?!?除了行業賽外,本次大賽還囊括了世界技能大賽和全國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的所有比賽項目;競賽項目大部分屬于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與廣東產業契合度高,成為涵蓋行業門類最多、覆蓋面最廣、社會參與度最高的職業技能“省運會”。
“貼近產業、服務市場是廣東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思路?!笔∪松鐝d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當前,廣東省開創了校企雙制育人模式,這種模式被國務院原副總理馬凱譽為中國特色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16歲年輕工匠與45歲南粵工匠同臺競技
廣州代表隊參加哪些項目?備戰情況如何?“本次大賽,廣州代表隊參與全部60個項目角逐,共派出71名選手。其中男選手61名,女選手10名;選手中有66人來自技工院校,有5人來自職業院校。”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執委會辦公室技術保障部部長、廣州市職業能力建設指導中心主任尹伊介紹道。
71名參賽選手來自廣州市14個單位。其中,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輸出的參賽選手以及參賽項目最多,共11個項目17名選手,占比23.9%。其次是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廣州市技師學院?!斑@四個位單位輸出選手總和占比超六成,充分展現廣州技工教育的強勁實力。”尹伊說。
從年齡來看,71名參賽選手的平均年齡為21.4歲,年齡最大的選手為45歲,參與木工項目;年齡最小的選手為16歲,參與管道與制暖項目。
從學歷來看,選手學歷主要集中在大專及高職,占比達50%。學歷最高的選手為碩士研究生。此外,高中學歷占2%,中職學歷占20%,中專學歷占2%,初中學歷占4%,其他學歷占1%。
參賽選手中,持職業資格證的占54%,其中高級技師5人、占比7%,技師7人、占比10%,高級技工5人、占比7%,中級技工19人、占比27%,初級技工2人、占比3%。
在裁判員方面,廣州代表隊共派出60名裁判員,其中男裁判員47名,女裁判員13名。裁判員的平均年齡為35.8歲,年齡最大的裁判員為56歲,參與時裝技術項目執裁;年齡最小的裁判員為23歲,參與木工項目執裁。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