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黎存根 通訊員 粵文旅宣
11月26日,記者從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于近日印發,為未來五年廣東文旅發展確定發展藍圖和施工“路線圖”。此外,該《規劃》還公布了“十四五”廣東省文化和旅游重大工程項目,包括:省直文化和旅游重大工程項目共7項;部分市文化和旅游重大工程項目共40項。
《規劃》確定發展目標,到2025年,廣東更高水平的文化和旅游強省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文化事業更加繁榮興盛,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質量顯著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到2035年,廣東建成更高水平的文化和旅游強省,文化和旅游業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強有力保障。
2025年全省將有400個博物館
在提升文物保護利用水平方面,《規劃》明確,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考古中國”等重大工程,實施一批與人類起源、文明起源、嶺南文化研究相關的重點文物考古項目;做強做優水下考古,持續推進“南海Ⅰ號”發掘、保護及后續研究,加強對“三海”(海絲、海防、海島)遺存及水下文化遺產的調查研究,推動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建設。
《規劃》提出的發展指標,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將由2020年的886個,到2025年增至1000個;博物館數量,將由2020年的352個,到2025年增至400個;省級以上文化生態保護區(實驗區)將由2020年的10個,到2025年增至13個。
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規劃》明確,高水平建設一批體現廣東特色、國際水平的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建好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等文化新地標,支持深圳建設“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規劃》提出了發展指標,廣東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將由2020年的1299平方米,到2025年增至1306平方米;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量,將由2020年的0.93冊,到2025年增至1.25冊。
全省將建成4A級以上景區239個
《規劃》明確,廣東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高質量旅游產品,加快發展大眾旅游,深化智慧旅游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十四五”期間,廣東將建成4A級以上景區239個、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40個。
《規劃》還提出,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推進粵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攜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建設四十多個重大工程項目
《規劃》還發布了“十四五”廣東省文化和旅游重大工程項目,分為兩類。其中,省直文化和旅游重大工程項目共7項,包括: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廣東粵劇文化中心,廣東人民藝術中心,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文物保護科技中心,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東段),鴉片戰爭海防遺址公園。
部分市文化和旅游重大工程項目共40項,其中廣州有4項,包括:長隆粵文化項目、廣州天人山水“玉英谷”旅游首期項目、鴉片戰爭海防遺址公園、廣州博物館(新館)。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