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瑤
圖片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公安部刑偵局、杭州公安、廣東刑警、東莞市公安局、順德警察、平安梅州
一周多前,走失20多年的楊女士回到了家。
此前,她因為無戶口,結婚20多年沒法領證。
沒想到,警方通過她記憶中粽子的包法,幫她找到了家人!
其實,尋親路上的“神助攻”不止有粽子,
DNA比對更是助力團圓的“神器”。
廣東警方今年就推出“DNA比對尋親綠色通道”,
免費開放326個DNA尋親采樣點,
已累計找回失蹤被拐兒童502名。
哪怕因戰(zhàn)亂與家人失散84年,最終也如愿團圓!
本周,警報君為您帶來“尋親指南”。最溫暖是家,最美是團圓。請記得,尋親、回家路上,還有這些“神助攻”!
【全國】
女子走失20多年
一只粽子幫她找到家
11月19日,距離浙江杭州1400公里外的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巖底下村的一戶楊姓人家放起煙花。親戚和村里鄰居來到楊家,等待著失散20多年的楊女士回家。
20多年前,楊女士被同村王某帶來浙江打工,卻被丟下。18歲的她沒讀過書,表達能力有缺陷,不知道自己家鄉(xiāng)在什么地方,只記得家里出門就是山。由于找不到回家的路,也不知道如何求助,她只能在街頭乞討度日,后來被一戶人家收留。一天中午,她獨自出門,不小心迷路了,再一次流落街頭。這一次,她被浙江杭州淳安縣浪川鄉(xiāng)全樸村的王先生所救,便堅決跟他回了全樸村。這些年,兩人朝夕相處,感情逐漸升溫,如今兩人已育有兩個孩子。
雖然家庭幸福安定,楊女士一直希望再見一見自己的家人,但她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證,連結婚證都領不了,怎么尋親?當?shù)鼐揭恢毕朕k法幫她回憶家人和家鄉(xiāng)的細節(jié)。
10月12日,正值重陽節(jié),民警走進楊女士家,看到他們在包粽子,楊女士回憶起:“我記得小時候每年農(nóng)歷五月十五我媽媽都會包粽子,她包的是三角粽,有一個角特別長,里面不放餡,直接蘸白糖吃,這種家鄉(xiāng)的味道永遠忘不了!”
這種包粽子的習俗讓民警激動起來,民警結合這種特別的習俗,以及楊女士對家鄉(xiāng)大山的記憶和她父母、哥哥姓名音譯,連夜比對,發(fā)現(xiàn)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大壩場鎮(zhèn)棗坪村巖底下組一戶人家的信息與楊女士描述的情況非常吻合。經(jīng)與當?shù)毓矙C關采集相關信息比對,結果顯示,這戶人家正是楊女士失散多年的親人。
11月19日,楊女士終于回到家,和媽媽擁在一起。
警報君說:
粽子尋親成功了,甜咸豆腐腦可能也可以了?
【廣東】
佛山:
老人因戰(zhàn)亂與家人失散84年
廣東首用DNA新技術助尋親
今年4月14日下午,從廣東佛山趕到廣西桂林的譚耀全一行10余人,終于見到失散84年的親姑姑馮鳳英,苦盼84載的馮鳳英亦終于圓了心底的團聚夢。
1932年出生的馮鳳英今年已89歲高齡,她依稀記得,當時年約5歲的她與家人分離,被人從廣東佛山南海沙頭某村帶到廣西桂林陽朔縣做童工,沒想到這一別就是84年。新中國成立后,馮婆婆憑著僅存的點滴記憶,開始漫長尋親路。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她多次寫信給公安機關求助,希望可以尋回失散的親人,多年過去,今已無法知曉信件最終的下落,只有在1982年寫的一封信還保留完好。1998年,她的兒子還特意到佛山打工,邊工作邊尋親,但由于語言不通,一直無果。
近年,馮婆婆和家人通過“寶貝回家”志愿者聯(lián)系到佛山順德區(qū)公安局刑偵大隊DNA實驗室的法醫(yī)馬宏聲,事情有了實質性的轉折。2021年3月,志愿者們在南海九江沙頭找到一家疑似馮婆婆老人的家屬。但與老人同輩的兩個哥哥均已離世,隔代檢驗判定親緣的難度非常大。
于是,馬宏聲聯(lián)系廣東省公安廳技術中心的DNA實驗室,用省廳DNA二代測序技術檢測解決隔代鑒定的難題。3月31日,省廳技術中心經(jīng)過10天的結果比對,判定馮鳳英與譚家三人存在姑侄的親緣關系。
警報君說:
84年久別重逢,新技術真的牛!
東莞:
一封特殊來信,
找到了闊別9年的兒子
近日,東莞市公安局收到一封特殊的求助信,“尊敬的公安局長:我是福建省上杭縣一位七十歲老人……望能憐惜一個垂暮之人的請求吧!”信中,張愛國詳細地介紹兒子張小五失蹤的經(jīng)過。
2012年10月,張小五因骨質增生去北京看病,但一去之后杳無音信。9年間,張愛國曾報警求助,也曾輾轉多地尋找,均無結果。今年4月,張愛國再次到老家派出所報警,民警告訴他張小五曾于今年1月4日,在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zhèn)因未走人行道被執(zhí)勤交警處罰過,處罰記錄上的身份證號碼也與張小五一樣。
夫婦倆情急之下求助公安機關,東莞市公安局馬上調動刑警支隊查找尋人。很快,警方通過張小五的身份證號碼,結合二標四實信息,查到他登記在寮步鎮(zhèn)下嶺貝某出租屋。警方調閱附近大量公共視頻,發(fā)現(xiàn)張小五的蹤跡,他可能以撿垃圾為生。當民警找到張小五時,他卻說:“我混得不好,沒賺到錢,不想見他們……”
原來,張小五當年到北京看完病就來了東莞,前幾個月一直零零散散地打工,但沒存到什么錢。2013年身份證不見了之后也沒去補辦,上不了班就撿垃圾為生,也沒有了手機。
民警耐心給張小五做工作,向他細說張愛國夫婦這些年來尋子的故事。慢慢地,張小五態(tài)度開始軟化。11月20日晚,張愛國夫婦從福建趕到東莞,和兒子緊緊擁抱在一起,抱頭痛哭。
警報君說:
工作沒了可以再找,親人失散了就不好找了!
梅州:
輾轉四省,76小時解救一被拐嬰兒
今年4月20日,廣東梅州警方輾轉廣東、江西、北京和河北四省,成功破獲一起拐騙兒童案,抓獲犯罪嫌疑人張某娟(女,31歲),成功解救一名9個月大的嬰兒。
4月18日晚,梅州警方接事主梅先生報稱其9個月的女兒“小雅”被其網(wǎng)友張某娟帶走的警情后,迅速成立專案組,全力開展破案和解救工作。專案組第一時間開展排查,發(fā)現(xiàn)張某娟于當日18時許帶著嬰兒往江西方向逃離的情況。隨后,專案組派出警力沿線追蹤,同時分派警力到犯罪嫌疑人河北省唐山市老家調查布控。
4月20日13時許,專案組經(jīng)過42小時的連續(xù)奮戰(zhàn),終于在河北承德市抓獲犯罪嫌疑人張某娟,成功解救被拐兒童“小雅”。
4月21日23時55分,經(jīng)歷76小時,輾轉跨越5000余公里,“小雅”再次回到父親懷抱。事主梅先生當場喜極而泣,激動地向公安機關送上“人民衛(wèi)士 破案神速”的錦旗。
警報君說:
76小時,跨越5000余公里,真·神速!
以上就是本周警報的全部內(nèi)容啦!
快來關注警報君,get各種平安提醒吧~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yè)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fā)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內(nèi)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