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許悅、通訊員粵農軒報道:近日在汕尾市海豐縣可塘鎮的田間地頭,來自汕尾水稻主產區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10名農機手,輪流駕駛著水稻收割機嫻熟地穿梭在稻田間同臺秀技,正式拉開2021年廣東省晚稻機收減損工程“弘科杯”晚稻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汕尾賽區的大幕。
據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水稻種植面積長年穩定在2700多萬畝,機收率已達到93%,按照全省平均機收損失率下降1個百分點計算,理論上每年可增加糧食約1億公斤,相當于在不增加投入的基礎上擴種27萬畝的“無形良田”,機收減損潛力大有可為。
這是2021年廣東省開展的省市聯動水稻機收減損技能比賽的收官之戰。今年,省農業農村廳制定了《全省水稻機收減損活動方案》,大力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出臺廣東版《水稻機收減損技術指引》,創新推廣“省市聯動、地方跟進”模式,全省一盤棋實施水稻機收減損工程。
比賽現場,參賽選手們采用統一機械類型作業,選擇同一區域生長條件基本一致的水稻田進行比賽。裁判員重點考核選手在收割作業過程中的操作熟練程度、作業效率、損失率、割茬高度、有無漏收等情況,以此強化對廣大農機手在生產實踐中重視提升操作技能的引導,加強水稻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的普及與應用。
據統計,截至目前,省市聯動機收減損大比武共舉辦8場,遍及全省各糧食主產市,有力帶動了各地開展各種形式機收減損活動。從8場大比武活動的結果來看,廣東省晚稻3個賽區的機收平均損失率低于行業標準(2.8%),比早稻4個賽區的低1個百分點,比普遍反映的損失率低1.5個百分點。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