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馬燦 通訊員 沈甸
29日,記者從廣東電力交易中心了解到,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于2021年11月起開展長周期結算試運行,自運行以來,現貨均價約0.7元/千瓦時,考慮年度、月度等中長期合同后,批發市場綜合均價約0.476元/千瓦時,與當前一次能源發電成本相當,上下游價格信號有效聯動。
據介紹,廣東是全國首個通過“中長期+現貨市場”組合機制落實國家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政策的省份,當前市場運行整體平穩有序。
調動發電積極性,發電側全電量均價0.507元/千瓦時
與之前的電力現貨結算試運行相比,此次現貨結算試運行積極貫徹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的要求,對月、周中長期成交價格上下浮動范圍由10%調整為20%,實現燃煤機組全部電量進入市場,同時建立了現貨市場報價上限與一次能源價格的聯動機制,燃煤機組從原來固定的1元/千瓦時上限調整為根據不同類型煤機的煤耗水平和權威機構發布的煤價指數動態變化(目前最高上限為1.05元/千瓦時),更及時地反映燃料成本變化的影響,打開價格空間。
截至11月20日清算,發電側全電量均價0.507元/千瓦時,較非現貨月增加5.6%,進一步緩解了發電企業的短期經營壓力,電廠提高發電能力的主動性大幅提升,全省非計劃減出力容量較10月底大幅減少近七成,釋放發電能力約750萬千瓦,對冬季保供起到了積極作用。
“11月份,國家放開燃煤電廠標桿上網電價和一般工商業用戶目錄電價后,通過現貨市場更加及時有效地傳導發電企業成本,現在機組基本處于滿發狀態,我們廠這個月到現在基本實現盈虧平衡。”國能粵電臺山發電有限公司董事長甘超齊說,隨著電力現貨市場建設不斷深入,發電企業還可通過機組靈活性改造等技術手段,降低發電成本,同時增加燃煤發電機組在調頻、備用等輔助服務市場的收入,對于構建以新能源為主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打通價格疏導環節“堵點”,完善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交易機制
據介紹,售電公司和終端用戶的零售合同往往在上一年底就已簽訂,并約定好了售電價格。但當年內批發市場價格波動變化時,不能及時向終端用戶進行傳導,這就在市場價格疏導環節形成“堵點”,影響了市場資源優化配置的效果。
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發展研究部副經理王浩浩告訴記者,這次廣東建立了價格臨時疏導機制,將批發價格超過基準價的部分,傳導至市場用戶進行分攤,打通了這一“堵點”。同時設置了每千瓦時6分的分攤上限,既緩解發電企業的經營壓力又避免用戶電價出現大幅上漲,預計11月全月用戶側電價較原目錄電價平均漲幅在2分/千瓦時左右。
廣東新巨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代理工商業用戶300多家,11月購電成交量將近2億千瓦時,預計全年代理電量將達到28億千瓦時。該公司總經理馬博稱,11月電力現貨市場價格比燃煤標桿電價上漲2毛多,電廠的經營壓力大大緩解。而通過價格臨時疏導機制,全電量購電成本上漲2分錢左右,該部分通過超額電費機制,直接傳導至用戶。相比10月其營收保持穩定,售電公司基本沒有受現貨市場漲價影響。
據了解,目前廣東電力市場主要包括中長期交易和現貨交易市場。廣東中長期交易已穩定運行超過6年,現貨市場在國內最早啟動試運行,已經歷了按日、按周、按月共5次75天的結算試運行。中長期市場主要起到“壓艙石”、“穩定器”的作用,大部分電量在這里成交,保障用戶整體電價的穩定;現貨市場交易細化到每15分鐘開展一次,主要反映電力供需和一次能源成本變化,承擔發現價格的功能,是電力市場的風向標,可以更精細地引導電力資源優化配置。
“比如我們計劃買100斤蘋果,可以選擇通過年、月、周交易鎖定90斤,剩下的按照實際需求及市場變化在現貨交易購買,使交易最符合自身利益”,廣東電網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現貨市場管理部經理蔡秋娜說,廣東在電力市場交易方面打出了“組合拳”,通過“批發市場+零售市場”有效聯動,場外與場內十幾個交易品種互融互補,“電能量交易+綠電交易+輔助服務交易”有效銜接,逐步完善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交易機制,培育成熟市場和市場主體,進一步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