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廣東建立價格臨時疏導機制 助力電力市場資源優化配置

            羊城晚報訊 記者馬燦、通訊員沈甸報道:記者29日從廣東電力交易中心了解到,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于2021年11月起開展長周期結算試運行,自運行以來,現貨均價約0.7元/千瓦時,考慮年度、月度等中長期合同后,批發市場綜合均價約0.476元/千瓦時,與當前一次能源發電成本相當,上下游價格信號有效聯動。據介紹,廣東是全國首個通過“中長期+現貨市場”組合機制落實國家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政策的省份,當前市場運行整體平穩有序。

            與之前的電力現貨結算試運行相比,此次現貨結算試運行積極貫徹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的要求,對月、周中長期成交價格上下浮動范圍由10%調整為20%,實現燃煤機組全部電量進入市場,同時建立了現貨市場報價上限與一次能源價格的聯動機制,燃煤機組從原來固定的1元/千瓦時上限調整為根據不同類型煤機的煤耗水平和權威機構發布的煤價指數動態變化(目前最高上限為1.05元/千瓦時),更及時地反映燃料成本變化的影響,打開價格空間。

            截至11月20日清算,發電側全電量均價0.507元/千瓦時,較非現貨月增加5.6%,進一步緩解了發電企業的短期經營壓力,電廠提高發電能力的主動性大幅提升,全省非計劃減出力容量較10月底大幅減少近七成,釋放發電能力約750萬千瓦,對冬季保供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介紹,售電公司和終端用戶的零售合同往往在上一年底就已簽訂,并約定好了售電價格。但當年內批發市場價格波動變化時,不能及時向終端用戶進行傳導,這就在市場價格疏導環節形成“堵點”,影響了市場資源優化配置的效果。

            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發展研究部副經理王浩浩告訴記者,這次廣東建立了價格臨時疏導機制,將批發價格超過基準價的部分,傳導至市場用戶進行分攤,打通了這一“堵點”。同時設置了每千瓦時6分的分攤上限,既緩解發電企業的經營壓力又避免用戶電價出現大幅上漲,預計11月全月用戶側電價較原目錄電價平均漲幅在0.02元/千瓦時左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廣東 助力 優化配置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